从房子变迁看家庭幸福

  农金网河南省焦作讯(通讯员吕五洲)我的家乡在沁河北岸,房后就是沁河大堤。幼年好多时光都在大堤上度过,捉迷藏、荡秋千、砍大刀、滑滑梯、推车轮、打棒尖、砸四角等活动,我们都一一干过。

  幼年的家乡,都是低矮的瓦房,没有楼房,都是乡村的土路,没有公路。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沿山一带的姑娘都不愿和沿河一线的小伙通婚。现如今沁五路、沁工路交叉通过,沁河特大桥南北贯通,“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将很快成为现实。

  老家门前就是堤坡,过往车辆很多,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好在大堤两旁有很多树,夏天可以乘凉,雨天也不太泥。家乡老宅,紧挨大堤,土木结构,四梁八柱,百年历史。据说是爷爷那一辈起早贪黑、没日没夜、辛勤劳作,全家人靠捞纸赚钱从邻村购买的现成四梁八柱和木料盖起来的,比后来八十年代新盖的房子还结实耐用。

  当时我家和大伯、五叔三家一个院落,虽不宽敞,但很温馨。提起老宅,就想到了父母亲养育我们姊妹七个的艰难不易。五男二女,三个高中生、三个初中生,就大姐没有上过学,在全村还算文化比较高的人家。但在那个缺衣少吃、住房紧张的年代,着实让二老费尽了脑筋。每当几个哥哥从外边干活回来,晚上还要爬到楼板上睡。楼板是柳条和灰渣做成的,过两三年就要大修一次。10岁那年,几经努力才在老屋东边盖了一间瓦房,初步解决了几个哥哥的住宿问题。13岁那年,全村第一批划拨宅基地,举全家之力在村东盖了一座三间土木结构的独院新房,并为三哥结婚;18岁那年,又在村北盖起了一座砖瓦结构的独院新房,并为四哥结婚。

  四哥结婚时,正是我上大学的关键时刻,郑大曾先后两次给我下通知让我学法律,而经济紧张却让我一筹莫展。我曾独自在郑大门口徘徊,无数次梦想到那里读书,而我又深知父母的艰难不易,不想让二老为我上学东挪西借。年青的我曾发誓,不拿父母一分钱也要盖一座房。于是,我放弃了留校任教回到村里任职,从通讯员到团支书,从村委委员到副主任,从副主任到代理支部书记,我干了三年。但直到结婚也没有盖一座新房,而是把东院的老房翻新了一下就住下了。我曾许诺妻“只要人在,面包、房子一切都会有的,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妻也多次唠叨“因为没有房,结婚多年了,没有一个稳定的窝”。于是“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就成了我那时的梦想。

  1992年春,我离开生我养我的农村老家,来到县城工作。从市委宾馆到检察院到农发行,我奋斗了27个春秋。1999年,我和妻自力更生、节衣缩食终于在村里学校后面盖了一座组合式新房。躺在新房的席梦思床上,看着洁白的墙壁、石膏板简单的吊顶、新奇的壁灯发出柔和的光,妻说:“比结婚时还好”。

  在新房住不到4年,因为孩子上学,2004年春举家搬到城里,再次陷入了住房的困境。当年妻给人打工,一月200多元,次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接手了这家超市。那几年,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日子。刚干超市,父母相继住院,资金紧张一直笼罩心头。

  2009年,我和妻苦心经营、省吃俭用,首付2万元余元购置了一套42.65平方米的小居室,初步解决了两个孩子上学住宿问题,也解决了双方老人赡养问题。后来,四位老人先后因病离世,其中有三位去世都在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寒冷刺骨,风里来雪里去,丧事办下来,浑身都掉了一层皮。但再苦再累,我们没有一句怨言,因为我俩清楚知道老人从小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养大不容易。我和妻都是家里老小,都肩负着赡养老人的重任,因为双方的哥哥姐姐年龄都比较大,家庭也相对困难,唯独我们在城里工作,在医院照顾老人也相对方便一些。

  “天无绝人之路”,历经坎坷和磨难,我家终于走出困境。2011年大女儿以高出一本线40多分考上大学,2015年考上硕士,2018年考上博士,同时二女儿也大学毕业,我和妻憧憬着新的未来。妻对二女儿说:“你负责供姐姐读研,我和你爸负责买房”。二女儿说:“中”。我说:“智力投资一本万利,你投资的可是潜力股啊!”。

  近年来,大女儿协助导师进行绿色建筑专题研究,并先后到西安、温州、天津、北京、成都等地参加全国建筑物理研究大会并提交论文,明年就可出国深造。她说将来要建一座现代化的大房子。我说:“好好努力,全家支持”。从大女儿求学读书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现在国家发展越来越好,不仅有助学贷款还有奖学金,再也不会出现因贫穷上不起学的现象。

  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2016年底我们已搬进141.32平方米的新房。看着装饰一新的房子,光洁的地板、素雅的壁纸、新奇的吊灯、配置齐全的厨房、透明的自动化鱼缸、冷热中央空调、55英寸的智能大彩电、慕思双人床、好风景沙发和双卫生间,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想想结婚时水泥治光的地板、芦苇打的辅棚、白涂料粉刷的墙壁,真是今非昔比,感慨良多。

  近日,妻和我商量买一辆小汽车,闲暇之余可以举家旅游,游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一下各地的异域风情,品尝一下不同的风味小吃,我说这个想法不错。如今,我俩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辛苦忙碌了一辈子,也该享受一下人生了。同时我们也亲身感受到,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家的富强,哪有我们小家的今天?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农发行一路培养、关心和照顾,才让我们的小家一天天幸福起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