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要继续对欠发达地区予以长期帮扶,中央和省分级负责,分层分类帮扶欠发达地区,助力发展富民产业和县域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夯实防止返贫致贫的基础。
银行作为金融资源配置主力,在支持发展富民产业和县域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银行可创新服务、精准发力。
银行赋能富民产业和县域经济,可以通过构建精准化服务机制,以“分层分类帮扶”要求为导向,建立适配县域发展的服务体系。针对县域不同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制定“一县一策”服务方案,明确特色农业、县域制造业、乡村文旅等重点支持的富民产业领域,将信贷资源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倾斜;同时优化县域服务网络布局,通过下沉网点、布设普惠金融服务站等方式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组建专业化县域服务团队深入产业一线对接需求,避免服务“一刀切”。
在客户分层上,银行通过区分个体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等不同群体的融资特点,探索建立差异化授信标准——对小农户、个体工商户推出小额、便捷的信用类贷款产品,对规模较大的产业主体提供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降低融资门槛以确保金融服务覆盖县域各类经营主体。
破解县域农业发展瓶颈,银行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突破传统信贷模式,打造适配性强的金融产品体系。在特色农业领域,围绕“种、养、加、销”全链条,开发基于产业链的授信产品。针对农产品种植,联合相关机构开发“农业保险+信贷”组合产品。创新担保方式,探索活体抵押、林权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等新型担保方式,切实解决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不足问题。
在县域工业与科创领域,银行可以推动信贷评价体系从“抵押物依赖”向“技术流、数据流”转型: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研发贷”“科创信用贷”等产品,将企业的专利、研发投入、订单数据等纳入授信评价指标;针对县域传统制造业升级需求,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设备更新贷款,并配套供应链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打通上下游资金链。
拓展县域金融服务边界,关键在于打破单一金融服务局限,构建“政银企社”多方协同的县域服务生态。一方面,银行可以积极主动对接财政补贴、风险补偿、产业引导基金等政策资源,共同设计“政府风险分担+银行信贷支持”的合作模式,降低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联合相关部门,整合县域企业和农户的信用信息、经营数据,建立健全县域信用体系,为精准授信提供数据支撑。
站在新起点上,银行需要继续坚持“金融为民”理念,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深耕县域沃土,润泽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本报编辑部
| 12:18 | 哈尔滨香坊区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 |
|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