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飞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文发布。
《建议》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产业根基的夯实、科技动能的注入和要素活力的释放。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力量,可以通过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架起资源配置的桥梁,为农业强国建设注入持久动能。
银行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要锚定产业振兴核心,疏通产业链金融血脉。乡村振兴的根基在产业,而农业产业链的提质升级亟须金融精准滴灌。当前,农业生产正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订单化、智能化转型,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对资金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改良土壤、购置智能装备需要大额初始投入,订单生产需要流动性资金支持,产业链延伸需要长期资本护航。
为此,银行需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构建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在生产端,针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推出“经营主体授信”产品,摒弃单纯依赖个人信用的放贷模式;在流通端,围绕农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展覆盖上下游的链式服务。同时,需重点关注农业产业链相关企业在技术革新、业态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增量金融需求,通过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与服务方案,精准满足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新产品试产、市场渠道搭建等环节的资金需求,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适配的金融支撑。
农业强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创新,这对银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农业科技企业多呈现“轻资产、高风险、长周期”特征,传统信贷模式难以适配其发展需求,导致前沿种业研发、智能农机推广等关键领域存在资金缺口。银行可以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生态。
在产品创新上,针对生物育种、高端农机等细分领域,可以推出额度更高、期限更长、抵质押更灵活的专属信贷产品;在服务模式上,通过“股权+债权”联动、产业引导基金合作等方式,兼顾科技企业短期资金需求与长期发展规划;在风险管控上,可以与政府、担保机构共建风险补偿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主体给予风控容错空间。
农业强国不仅要求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更要求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需要金融服务提升广度与深度。当前,部分地区因网点收缩、人员力量不足,加之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仍有短板,导致金融服务难以触达偏远村落。银行需统筹线上线下资源,构建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在线下,保留并优化县域基层网点,强化客户经理“走千访万”的调研服务能力,精准掌握农户与企业的真实需求;在线上,依托数字技术搭建便捷服务平台,通过银企直连产品提供账户结算、信贷申请等基础服务,降低服务门槛。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银行可推出专项信贷产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推动金融服务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延伸,让农民在金融赋能中提升获得感。
银行作为金融助力农业强国的主力军,既要立足当前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问题,更要着眼长远,构建良性的金融生态服务体系,为农业强国建设夯实金融根基。
| 12:18 | 哈尔滨香坊区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 |
|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