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金融机构是服务实体经济、衔接城乡资源的重要纽带。一直以来,农村金融机构立足乡村发展需求,主动从激活产业发展动能、建设和美乡村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为城乡融合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激活造血能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近年来,为服务“三农”,农村金融机构跳出传统信贷模式,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为特色产业提供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金融支持,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针对各地特色农业产业,农村金融机构深入调研产业链需求,创新推出定制化信贷产品。例如,在四川内江,内江兴隆村镇银行资中支行十分关注当地特色水果产业。在一次走访资中县顺华果木种植场时,该支行工作人员了解到,这家种植面积达98亩、年产量800吨的重点农业企业,因计划扩大血橙与柑橘种植规模、引进先进技术而面临资金短缺。该支行迅速结合“双基惠农贷款”政策优势定制方案,优化审批流程,成功发放22万元涉农贷款,化解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
同时,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打通“金融+产业+市场”衔接通道。一方面,联合相关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多元合作授信模式。比如,在山西娄烦,娄烦农商银行不仅为乡村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还积极引导和助力产业发展,通过与当地政府、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搭建起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银行+合作社+农户”“银行+企业+农户”等多种合作模式,实现了互利共赢。在天池店乡顺道村,娄烦农商银行得知村里计划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后,主动上门对接,为牵头企业的基础改造、旅游设施建设等提供了专项贷款。同时,帮助其宣传推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如今,村里的旅游生意火爆,村民们通过经营民宿、销售土特产等,收入大幅增加。
不同区域的农村金融机构也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探索更具针对性的服务路径。福建华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重点支持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精准对接新农主体、乡村产业及关键节点,针对当地新式茶饮产业链、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实施“一链一策、一户一策”,持续放大“结构优、产品新、服务强”的组合效应,以实际行动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相关农村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支持延伸产业价值链条。比如,湖北孝感农商银行了解到相关水稻种植企业受传统晾晒方式制约后,使用“应商会员贷”产品为其发放200万元贷款购置烘干设备,不仅解决了阴雨天气影响粮食质量的问题,更带动了当地就业增收。
联储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沈夏宜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农村金融机构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聚焦特色产业,以激活乡村经济造血能力:一是设计定制化方案,针对不同产业生命周期与融资痛点设计专属产品;二是打通产业价值链条,以供应链金融为纽带,依托核心企业信用辐射上下游,形成产业生态服务网络;三是完善信用评估体系,运用“大数据+熟人评价+走村入户”等模式构建农户信用画像,通过整村授信等服务模式优化信评流程;四是推动数字化建设,利用科技手段赋能实现贷款线上“申请、审批、放款”,保证客户获款速度;五是推进金融同业协同生态建设,通过加快银证、银担、银保、银企多方合作,既提升服务效率,又缓解风控压力。
聚焦“三农”需要
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善、民生服务升级等需求,推出多元化金融服务,让乡村既有“产业兴旺”的活力,也有“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品质。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道路硬化、环境治理等项目的信贷支持。针对农村住房改善需求,相关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比如,北京农商银行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倾力支持农村宅基地房屋新建、翻建与改造,构建农宅生态金融服务网格,助力村民实现“住美居、享安居、乐业居”。该行针对村民年龄偏高、收入不稳定、担保难等问题,创新推出的“新民居贷款”产品,通过放宽借款人年龄限制、引入共同借款人机制、优化信用准入条件等举措,精准满足农村客户的融资需求。
在民生服务与就业支持领域,农村金融机构立足“服务下沉、精准赋能”双主线,通过机制创新与产品适配,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乡村生产生活场景。
一方面,推进金融服务下沉延伸。比如,重庆农商行深化服务下沉,推行“驻点+网格”贴身服务模式,推动服务触角延伸至乡镇、村落,实现需求“零距离”对接,同时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环节设计服务,覆盖产业全周期与乡村全场景,避免服务“断点”。
另一方面,精准支持乡村创业就业。比如,广西农商联合银行通过“桂惠贷”贴息产品,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力支持了农村小微企业发展与劳动力就近就业。
联储证券研究院研究员王竞萱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助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是深化与政府部门的联动,针对乡村交通路网、水利设施、能源供应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创新专项信贷、项目贷款等金融服务模式,解决基建项目资金需求大、周期长的痛点,为乡村宜居宜业筑牢硬件基础;二是立足乡村特色产业的资源禀赋、生命周期与业态特征,通过定制化信贷、产业链金融等工具,支持产业向规模化种植养殖、集群化加工、智能化管理、协同化合作方向升级;三是聚焦乡村公共服务短板,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助力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向乡村延伸,尤其要针对农村老龄化趋势,开发适老化金融服务;四是在支持产业转型过程中兼顾生态保护,一方面引导信贷资源向乡村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倾斜,助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另一方面加大对环境保护、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污水治理等绿色项目的信贷支持,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打造“宜居”与“兴业”兼具的和美乡村。
从定制化信贷激活特色产业潜能,到下沉服务织密服务民生金融网络,农村金融机构将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 12:18 | 哈尔滨香坊区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 |
|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