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要闻 > 正文

夯实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后盾

2025-10-19 22:43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郝飞

    日前,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梳理远洋渔业发展情况,分析研判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突出问题,部署推进发展现代化远洋渔业重点工作。

    这不仅为远洋渔业转型升级锚定了方向,也为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精准赋能指明了路径。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银行需立足远洋渔业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特性,以产品创新破解发展瓶颈,以服务升级匹配战略需求,进而成为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远洋渔业的现代化转型离不开船舶更新、装备升级与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撑,而“抵押难、估值难、审批慢”长期制约着企业融资。针对这一痛点,银行需突破传统信贷思维,构建适合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体系。在资产抵押方面,银行可采用“渔船抵押+海域使用权抵押”的组合模式,联合专业评估机构深挖远洋船舶的稀缺价值,破解涉海资产变现能力弱的难题。

    会议强调“不断提升国际履约水平”“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互利共赢合作”。这对远洋渔业企业的合规管理与跨境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银行延伸服务链条创造了空间。在跨境金融服务方面,银行可针对远洋渔业企业海外基地建设、国际渔业资源合作等需求,优化跨境结算、外汇避险等服务,助力企业构建全球化的渔业合作网络;探索参与全球渔业基金合作,为企业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养护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彰显渔业大国的金融担当。

    助力资源可持续利用,银行需以精准投放引导发展方向。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加强全球海洋科研调查,加大渔业资源调查力度和成果统筹运用,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这要求银行将信贷资金投放与生态保护目标紧密挂钩。在绿色信贷领域,银行应重点支持水产饲料减排、渔业智能机械化等低碳项目,通过利率优惠、额度倾斜等方式,引导企业从源头减少海洋生态污染。在科技赋能方面,银行可聚焦深远海装备、养殖品种选育等重点项目,构建“科技信用贷+专利权质押”的融资模式,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全周期资金支持。针对资源养护需求,创新“生态修复贷”产品,将资金投放与人工鱼礁建设、休渔期补贴等项目直接挂钩,通过资金闭环管理确保生态效益落地,实现渔业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在赋能远洋渔业发展过程中,银行需筑牢风险防控底线。远洋渔业受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国际政策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风险传导性强。因此,银行需建立多层次风险防控体系:借助大数据技术整合气象、水文、履约记录等数据,构建动态风险预警模型;联合保险机构开发渔船财产险、涉外责任险等专属险种,通过“信贷+保险”模式分散经营风险;参照渔业金融支持体系的风险共担原则,与政府担保机构合作放大信贷杠杆,既保障资金安全又提升服务覆盖面。

    银行的精准赋能必将让现代化远洋渔业的“巨轮”行稳致远,为建设渔业强国注入持久动力。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