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要闻 > 正文

三方面着手让农业“家当”变“活钱”

2025-10-11 20:56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田耿文

    近年来,设施农业正经历着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这不仅重塑了农业生产方式,更有效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坚实支撑。

    设施农业的更新改造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对家庭农场乃至中小型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往往存在流动资金短缺问题,这制约了设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近期,多地正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与设施农业一体化改造;与此同时,财政贴息与专项债资金也同步发力,这不仅为设施农业更新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了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向农业领域汇聚。

    但也要看到,要彻底打通金融支持设施农业的“最后一公里”,还需要破解现代化农业设施难以作为合格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的难题。如何让经营主体的“家当”转化为发展所需的“活钱”,从而享受到“有权可抵、有物可押、有资可用”的金融便利?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在地方政府层面夯实产权基础。地方政府宜加快农业设施的确权颁证工作,赋予农业设施明确的物权属性,使其具备作为动产进行融资抵押的条件,从而拓宽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为抵押登记提供法律依据。

    其次,在价值评估层面完善配套服务。通过建立专业的农业设施价值评估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提升抵押贷款可操作性;同时,建立健全农业设施流转交易平台,加强设施农业融资供需信息管理,提高金融资源匹配效率。

    最后,在金融机构层面创新金融产品和农业设施抵押贷款服务模式。针对设施农业的特点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如“大棚贷”“温室权抵押贷”等,并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放款效率;同时,积极引入农业保险、担保增信等机制,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金融生态。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从财政贴息、专项债的“输血”支持,到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的“造血”机制建设,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正逐步构建。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沉睡的农业资产被唤醒,当金融的活水能够顺畅地流向田间地头,现代设施农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明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