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要闻 > 正文

“数据”变“资产” 浙江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高地

2025-09-24 17:48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网 

    本报记者 王爱静

    “假如数据是面粉,数据知识产权就是用各种独特工艺手法揉捏而成的面胚,乃至各式各样的面包、糕点。”在9月23日下午举行的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用生动的比喻阐释了数据知识产权的内涵。

    作为全国首批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国家试点,浙江自2021年起率先探索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发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2.4万张,直接转化运用金额超90亿元,两项数据均占全国总量的七成。近期,浙江还印发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指引,全省已登记超1000件高质量AI数据集,为“人工智能+”行动注入数据知识产权新动能。

    如何挖掘“数据富矿”,丰富数据变现方式?

    浙江先后创新交易、许可、增信融资、资产入表、作价出资(入股)、保险、证券化、信托、联盟共享、跨境交易等10种转化方式。比如,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推出“数据知识产权贷”金融产品,231家企业获得增信融资84.9亿元,单笔最大贷款金额2亿元。

    浙江省知识产权局联合浙江财政部门建立数据知识产权与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协同机制,数据知识产权可以作为数据资产合规纳入企业财务报表。117件数据知识产权完成数据资产入表,累计金额4721万元。

    企业还可以用数据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新公司或增资。比如,瑞安某科技公司运用甘蔗销售分析数据作价入股,占股20%,做到了“一根甘蔗甜了两回”。

    数据知识产权可用未来收益参与到证券化产品中获得融资。今年7月份,全国首单纯数据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在余杭启动,10家科技企业的数据资产计划“打包”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预计发行金额1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副局长叶慧霖在发布会上介绍,浙江率先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便利化改革,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落地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质押、知识产权信贷资产证券化。目前浙江省已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106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533亿元,主要投向中小型科技企业;2.3万家持有发明专利的浙江企业获得银行融资超2万亿元。

    今年3月份,浙江列入国家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地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力度和实践创新空间进一步打开。接下来,浙江将通过知识产权金融“蒲公英”行动,助力和孵化更多科创型中小企业成长、腾飞。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