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飞
日前,由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2025年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成渝地区推介周(成都专场)暨精品品牌四季行活动”在成都举办。来自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多个脱贫县的千余种优质特色农产品亮相活动现场,为广大市民奉上一场丰富多彩的土特产盛宴。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程中,土特产是带动脱贫地区持续增收、夯实发展根基的重要抓手。银行作为金融领域的主力军,在赋能相关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银行应先做土特产的资金补给者,破解产业发展的源头瓶颈。脱贫地区土特产多起步于零散的种养环节,从规模化种植养殖到初加工设施搭建,再到包装设计与品控体系建设,每个阶段都面临资金缺口。此时银行不能坐等需求上门,而应主动下沉服务,针对相关产业周期长、风险点分散的特点,制定差异化信贷策略——对上游种养户放宽授信门槛,提供低利率、长周期的生产经营性贷款;对中游加工企业给予专项额度,支持其设备升级与产能扩张;对下游流通主体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保障冷链物流与仓储建设资金需求。通过分层分类的资金供给,让产业从萌芽期就获得稳定的金融支撑。
创新服务模式是银行打破土特产融资壁垒的关键。脱贫地区经营主体多为农户、合作社等,缺乏传统抵押物,传统信贷模式难以适配。银行需跳出抵押依赖,转向信用赋能:一方面可探索产业数据授信,将土特产的种植面积、产量、品质检测数据、历史销售记录等转化为信用凭证,为经营主体建立动态信用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可构建利益联结担保机制,以区域内龙头企业为核心,由龙头企业为上下游中小经营主体提供担保,银行则根据产业链整体信用状况发放贷款,既降低单个主体的融资难度,也通过利益绑定方式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
助力土特产打开市场,银行需发挥资源整合优势,搭建产销对接桥梁。消费帮扶不是简单地买产品,而是要帮助土特产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场渠道。在线上层面,银行可以依托自身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平台,开设脱贫地区土特产专区,结合直播带货、优惠券发放等形式,提升产品曝光度。在线下层面,银行可以将土特产纳入银行客户权益体系,通过积分兑换等形式扩大消费群体;还可利用网点资源,在分支机构设立土特产展示专柜,为产品提供线下展示窗口。
推动土特产产业融合,银行还需着眼长远,助力产业价值提升。土特产的潜力不止于初级产品,更在于产业链延伸与业态创新。银行应主动对接“土特产+”业态,支持土特产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
土特产是脱贫地区的致富宝,而银行的金融赋能则是激活这一宝贝的金钥匙。从资金供给到服务创新,从市场对接到产业融合,银行唯有紧扣土特产产业需求,拿出更精准、更务实的举措,才能让土特产真正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让脱贫地区的发展活力在金融护航下持续迸发。
12:18 | 哈尔滨香坊区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 |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