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要闻 > 正文

政策红利如何托起亿万农村老人的幸福夕阳红

2025-04-13 23:46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孙金霞 李美丽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加大对银发经济领域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机构创新产品、优化服务,精准满足养老产业融资需求。该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城市养老产业注入动能,更为农村地区破解养老金融供给不足、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升级提供了政策“东风”。

    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3.81%,比城市高7.99个百分点。然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缺、适老化改造滞后、养老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突出,亟须金融资源“输血供氧”。

    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产业融资面临“两难”:一方面,养老项目回报周期长、抵押物不足,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低;另一方面,农村养老经营主体多为小微机构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因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和抗风险能力,难以满足传统信贷条件。

    此次《方案》提出的“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引入政府融资担保机制”“支持闲置场所改建养老设施”等举措,直击农村养老金融痛点。比如,通过“循环贷款”“分期还本付息”等灵活还款方式,可缓解农村养老项目前期投入大、现金流紧张的难题;而政府担保机制的介入,则能降低银行对抵押物的依赖,提升对小微主体的信贷包容性。

    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农村养老发展的实效?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聚焦“农村场景”,创新信贷产品。农村养老需求与城市存在差异,金融机构需开发适配性更强的产品。例如,针对农村互助养老院、村级老年食堂等小微机构,可推出“养老设施改造贷”,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来源补充;针对闲置农房改建养老民宿项目,可探索“农村产权+养老经营收益”组合担保模式。部分地区的农商银行已试点“养老贷”,将村集体闲置资产、土地经营权等纳入授信评估范围,值得借鉴。

    二是盘活“沉睡资源”,激活存量资产。《方案》提出支持利用闲置场所改建养老服务设施,这与农村资源禀赋高度契合。许多农村地区拥有闲置校舍、厂房、集体用房等,改造为养老服务中心成本较低。金融机构可联合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信贷”模式,为这类项目提供启动资金。

    三是强化“风险共担”,构建可持续机制。农村养老金融的可持续性离不开风险防控。《方案》鼓励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建议各地设立“银发经济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对养老项目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分担。同时,可推动保险机构开发养老机构责任险、养老项目运营中断险等产品,形成“信贷+保险+担保”的风险缓释链条。

    只有构建多方协同的生态体系,才能更好地破解问题。金融机构需下沉调研,与村集体、养老运营商建立长效合作;地方政府应统筹规划区域养老产业布局,明确重点支持项目;监管部门可对农村养老金融实施差异化考核,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

    唯有将金融活水与农村实际需求深度融合,才能托起亿万农村老人的幸福夕阳红,书写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乡村答卷”。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