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要闻 > 正文

聚焦“银发+备老”中小银行积极构建农村养老金融体系

2025-01-06 14:01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曹沛原

    岁末之际,养老金融的新政策又来啦。

    2024年12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支持不同人群养老金融需求、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健全金融保障体系、夯实金融服务基础、构建长效机制等五方面提出16项重点举措。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农村中小银行在金融支持农村养老方面有哪些实践?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接下来如何满足不同阶段、不同人群的养老金融需求?怎样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这些问题也成为刚刚跨过2025年的行内外人士热议的焦点之一。

    探索养老金融

    中小银行亦有独特优势

    当前,农村中小银行仍面临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养老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发展滞后,老年客群仍存在“不明白”“看不清”“找不到”等问题。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机构做了哪些有益探索?

    事实上,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人多面广,对当地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和紧密的联系。运用好这种地域性优势,会使农商银行更好地理解养老金融,提供符合当地老年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服务老年客户时,我们也在尝试利用新技术改善用户体验。如通过上门服务、视频服务、电话服务等模式,持续完善线上及智能渠道无障碍服务,解决老年人业务办理的难题。”广西乐业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黄承东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实际上,在推动养老金融发展壮大方面,农村中小银行有一定优势所在。

    相较于国有大型银行,农村中小银行的人员、资源更下沉,且带有鲜明的地方属性,通过广泛的网点布局,形成特有的地缘人缘优势。

    “我行是象州县域唯一网点乡镇覆盖率达100%的金融机构。在全辖11个乡镇均设立营业网点和自助设备,所有行政村均设立便民服务点,能够深入基层,更贴近老年人群体。”广西象州农村合作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兰少维告诉记者,该行拥有本土化的金融服务团队,员工大部分来自当地,熟悉本地情况和方言,与老年客户沟通无障碍,更容易理解老年人个体需求,从而更好地为老年客户提供贴心、个性化服务。

    除天然优势外,解决好老年人生活圈、身边事的急难愁盼问题,是发展银发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满足老年群体客户办理线下金融业务的需求,农村中小银行持续推动营业网点适老化改造;做好养老金融业务拓展营销;拓宽养老消费供给渠道;加强老年群体消费者权益保护。

    “我们鼓励具备条件的营业网点开辟老年客户服务专区、设立敬老金融服务专柜(窗)、绿色通道等便捷服务,减少老年客户排队等候时间,为老年客户营造便捷、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黄承东表示,针对部分规模较大、老年人较多的乡(镇),该行还鼓励结合实际增设“银发网点”“适老化服务网点”等特色网点,提升老年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便利性。

    在支持农村养老方面,兰少维表示,要重点支持民生养老事业、扶持养老产品供给、挖掘潜力较大的养老产业,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养老产业的水平。目前,该行共支持康养旅游(养老)企业3户,金额4259万元;支持辖内小微企业主经营养老机构1户,金额20万元。

    有备而老

    提供专业的备老金融服务

    202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其中,“预备于老”的“备老经济”首次被纳入银发经济范畴。

    在服务备老群体方面,农村中小银行又做了哪些工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农商银行普遍是通过开展金融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备老群体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备老客户群体的养老金融认知与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备老客户群体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群体,要积极营销备老客户群体,不仅有利于我行各项业务发展,更有助于提高我行的社会形象。”广西田阳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黄治鑫告诉记者,该行还通过优化网点布局,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渠道,方便备老群体办理和养老金融相关的业务。同时,持续加强本行员工相关业务培训和宣传工作,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备老金融服务。

    针对这一群体,如何进行有效的养老规划以确保财务安全?对此,受访的一线银行从业人员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

    “大部分备老群体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对养老金融的关注和投资有较强的兴趣,容易受到金融诈骗的诱惑。因此,一方面,金融机构必须加强防范网络欺诈监控机制建设,对大额转账汇款充分提示风险,详细询问客户汇款用途,严格甄别陪同人员身份,指导客户真实意愿办理,切实防范诈骗。”兰少维建议,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强化对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严防一般商业行为异化为非法金融活动,加大排查力度,依法打击以养老服务为名的非法集资活动。

    在黄治鑫看来,面对日益突出的老年人电信诈骗等案件频发的特点,银行从业人员要认真履行金融政策宣传员、普惠金融推广员的职责,深入社区、村屯普及金融惠民政策并向其推介移动便民支付电子产品,尽可能做到反诈宣传全覆盖。

    明确“规划图”

    促进农村养老体系升级

    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的升级,不仅包含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适老化创新,物理环境与硬件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同样至关重要。如,北京农商银行发挥自身优势,以覆盖北京市所有行政区和乡镇的2200家物理服务渠道为基础,以覆盖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的600万张养老助残卡为轴心,通过构建广度、深度和温度兼备的服务网络,形成广覆盖、全渠道、独具特色的养老金融和民生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服务当于普惠之中彰显包容之度,亦于差异之内展现个性之情。

    “我行将通过3年至5年时间,持续优化‘银发’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建成较完善的养老金融服务机制,切实提升老年人客群的金融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谈及未来具体规划,黄承东认为,要以养老金融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银行实际创新金融产品,提升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配性,持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黄承东进一步表示,要以服务质效为导向,加快推进养老金融数字化转型,拓展养老金融服务场景,提升养老支付便捷化,大力支持养老、健康等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快构建养老金融服务机制,成立养老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与措施,为发展养老金融提供制度保障。

    “对可完全自理的老年群体,我们将加大县域康养项目、文化、旅游、体育、娱乐行业的金融供给力度;对半自理的老年群体,我们将强化与健康、养老服务行业的融资对接,优化养老金融业务办理程序,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兰少维表示,2025年,该行将为不同阶段、不同特征老龄群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