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怡明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报告》明确,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持续做好普惠金融工作
《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扶贫再贷款按照现行规定展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支持乡村振兴。
在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银行抓好《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落实落细,督促金融机构进一步树立“一视同仁”理念,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积极参与起草民营经济促进法,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政策。完善金融服务民营经济效果评估方案,强化对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民营经济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6.8%、14.5%,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同比增长1.6%。发挥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用,前三季度累计为143家民营企业发行的2579亿元债券提供增信支持。
在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实施五大专项行动,进一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指导金融机构做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设施农业建设、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金融帮扶成效。联合农业农村部优化融资项目库对接,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金融支持,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等涉农信息整合与服务对接。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开展2023年度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涉农贷款余额5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更好支持科技金融发展
《报告》中的专栏文章提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是关键。科技金融在“五篇大文章”中居于首位,高质量金融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和创造的大趋势。科技型企业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有较大差异,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满足不同生命周期创新主体的融资需求。
《报告》提到,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已到期退出的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存量资金继续发挥作用。9月末,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余额分别为865亿元、1557亿元。
谈及下阶段如何更好支持科技金融发展,专栏文章提出,要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支持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促进科技金融健康持续发展。
在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方面,专栏文章提到,推动银行完善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政策安排,逐步形成与科技强国建设相适应的信贷资产结构。引导商业银行构建科技金融专属组织架构,提升科技支行和业务团队专业化水平。丰富和完善科技金融产品服务谱系,发展“贷款+外部直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
14:31 | 农发行浙江舟山市分行获批1.9亿... |
13:41 | 农发行昆明市东川区支行 再投470... |
14:35 | 农发行广东东莞市分行发放粮油购... |
14:35 | 农发行江西吉安县支行助推企业秋... |
14:35 | 农发行江西省分行支持农产品流通... |
14:26 | 农发行广西隆安县支行持续发力“... |
14:25 | 浙江海宁农商银行加大涉农信贷支... |
14:25 | 山西孝义农商银行扎实做好各项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