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要闻 > 正文

筑牢反诈“防火墙” 让金融诈骗无处遁形

2024-11-11 14:03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曹沛原

    “爷爷,你看这个页面上的圆圈,它叫搜索框。你可以在这里查儿子回来的日子,也可以查金融反诈小常识。”

    以前,许多老人担心忘事,都会在日历上用笔画圆圈,圈出外出工作求学的孩子们归家等重要事情的日期,延续到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很多老人依然停留在用纸笔画记号的老习惯里。有这样一群年轻的“蓝马甲”,如今正尝试利用老人们爱画记号的习惯,帮助他们认识互联网世界,并通过行动,让更多老人牢记线上线下常见的诈骗手段。

    2020年,蚂蚁集团和蚂蚁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蓝马甲行动”。穿着蓝马甲的志愿者们走进老年群体,告诉他们:“手机不会用,安全防诈骗,都找‘蓝马甲’。”时隔4年,如今,“蓝马甲行动”已走进全国149个城市,开展5.5万场活动,有超4.5万名志愿者线下服务老年群体超156万人次。

    “蓝马甲行动”的诞生源于一次与一位老人的对话。4年前,支付宝客服接到一位老人电话,表示自己找不到支付宝入口。客服教他将手机退回桌面。过了十几秒钟,不理解“手机桌面”意思的老人回应道:“接下来怎么办?我已经站在我家桌子旁边了。”

    此后,这个电话便成为蚂蚁集团内部的经典案例被反复讨论,并促成蓝马甲这项专门的助老服务——“暖洋洋热线”。这条热线有专人接听65岁以上老人的电话,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热线讲解金融常识、诈骗常见手段等知识,普及反诈知识,尽全力守护老人的“钱袋子”。

    如今,随着网络深度普及,老年群体的“入网障碍”正减弱的同时,却有可能陷入金融诈骗的“陷阱”里。不少老年人毫无防范点击互联网上推送的“小广告”……

    为积极应对这一现实问题,普及金融知识,尤其针对“一老一小一新”增强反诈意识,已然成为金融机构全年365天不间断的常态化举措。

    “近年来,诈骗分子不断改进作案手法,诈骗方式翻新。从假冒公检法、伪装亲戚朋友求助,到虚拟货币投资、互联网‘小广告’‘现金花束’‘货拉拉’等,网络诈骗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甚至有一套针对银行尽职调查的应对办法。”广西金秀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胡鸿民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临新挑战,银行在金融反诈工作中,必须主动发挥防线和关口作用,不断提高精准识别涉案账户的能力。

    当前,金融机构反诈有哪些新举措?如何应对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段?记者为此采访了多家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深入挖掘反诈背后的“苦辣酸甜”。

    深化科技赋能

    预防胜于事后补救

    在大众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时,金融机构如何运用信息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筑牢反诈“防火墙”,让群众远离欺诈风险。

    今年3月份,(广西)自治区总行交易反欺诈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它可以通过CRM系统的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行为特征、业务、渠道习惯等,识别诈骗行为模式和特征,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根据交易习惯,自动、及时地监测和记录银行账户可疑交易流水,然后由人工进行核查。

    “目前,该平台已实现联动业务系统实时风控功能。同时,对触发监测系统风险标签的账户在业务系统触发弹窗提醒。”胡鸿民表示,金秀农商银行已于8月初启用联盟两卡管控平台核验客户风险,根据核验结果精准调整非柜面限额,同时阻断黑名单开卡。

    “事前预防远胜于事后补救。我们为全国超4亿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积极探索运用数智化手段,提升金融反欺诈效率,提升用户金融安全。”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消金”)首席信息官刘义告诉记者。

    从技术层面看,蚂蚁消金通过搭建多模感知识别和智能攻防引擎,支撑声音、图像、语音、章纹等多种假证材料自动化识别和解析,假证识别正确率高达98%,可有效识别虚假证件。不仅如此,还运用隐私计算技术,以信息互信等方式与金融同业机构进行黑产数据共享等。

    “我们按客户类别、年龄、账户交易习惯等维度分类分级,根据不同客户群体制定不同排查及管控措施。同时,将核心业务系统冻结的登记簿、日终流水、反洗钱风险管控系统大额可疑数据,作为网点每天‘反诈’排查必修课,对可疑账户及时采取暂停非柜面业务、调低支付等级等账户管控措施。”广西苍梧农商银行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黄燕婷表示,该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险洞察力和风险管理能力,针对老年人等易受骗群体,建立资金异动实时监测,一旦识别,实时阻断,有效守护客户财产安全。

    同时,苍梧农商银行充分发挥“技防+人防”双重利剑作用,与当地反诈中心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确保双方高效协同工作。

    线上线下联动

    构筑“第二道防线”

    要实质性解决金融诈骗问题,不能拘泥于就案办案,而是迈向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将犯罪因素扼杀在摇篮里。因此,提升公民反诈意识与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在受访人士看来,全方位、多形式的金融知识宣讲活动,可以有效覆盖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群,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

    自去年5月份起,蚂蚁消金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指导下,启动“金融科普花花车”项目。作为流动的金融知识教育站,这辆花花车奔跑在重庆大街小巷,将金融知识、反诈举措送到消费者家门口。

    “花花车首批重点互动人群为中老年、新市民和大学生等金融素养重点培育群体。通过一系列能让人产生深刻记忆的科普活动,如趣味答题互动、特色服务体验和新颖市集等形式,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人群提供防范非法集资、反网络诈骗等金融知识和技巧。”刘义介绍,截至目前,蚂蚁消金与超40家金融机构开展专场合作,进入院校、社区、乡村、工厂、商圈,开展超150场金融科普课堂活动。

    广西隆林农商银行则通过“三加强”,即加强老年群体身份认证及宣传,加强青少年群体教育与引导,加强新市民群体风险防范,不断强化群众识诈防诈“免疫力”。

    隆林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黄汉荷告诉记者:“我行根据年龄和消费特点,设置合理的银行账户交易限额和风险提示,关注和分析频繁的小额支付、异地支付、夜间支付等异常行为,防范网络诈骗和盗刷风险。”

    苍梧农商银行运营管理部反诈专员韦丹妮告诉记者:“我们积极开展‘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主题集中反诈宣传活动。特别是聚焦农村留守‘一老一小’等不同受众群体,制定个性化宣传方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反诈知识,引导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防范金融账户风险

    时刻应对新挑战

    电信网络诈骗一般通过银行账户转移、清洗诈骗资金,所以,银行作为开户环节的“守门人”,更需守好第一道“防线”。

    在谈及如何防范金融账户风险、提升风控能力时,黄汉荷表示,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利用反欺诈、两卡管控、反诈一体化平台等先进风险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金融账户交易行为,分析交易金额、交易频率、交易地点、交易对手等数据,发现异常账户及时管控,并上报相关部门处理。

    “我行于今年7月份开始执行异地新开卡业务提级审核制度,对异地客户到我行柜面办理新开立银行卡业务,由网点对客户提交材料、开户背景等开展实质性审查,并将开户资料连同审查材料通过内部渠道提交计划财务部进行形式审核,县级审核人员审核资料完整性,并根据资料对设置非柜支付限额进行指导。”胡鸿民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诈骗形式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比如,涉案账户交易特征隐蔽,识别难度增大;银行自身技术手段尚存在滞后性;客户反诈意识和配合度不高,部分受害人不愿意配合,限制了处理能力等。

    近期,诈骗资金交易又呈现一些新变化,涉案资金交易渠道从传统线上交易和转移,转到线下取现,或通过“线上转移+线下取现”方式,将资金融于日常生活中,混淆资金流向。同时,涉案资金交易由多笔转为单笔、金额由大额转向小额,交易时间由多天转为1天,甚至几分钟内取现,这无疑加大了柜面识别的难度。

    “依靠客户交易信息识别‘电诈’特征,往往比较滞后。小额快进快出、非工作日交易等现象,给银行拦截涉诈资金增加了困难。”黄燕婷表示。

    面对上述问题,银行该如何应对?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强与公安机关、监管部门沟通协作;完善内部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反诈制度,已成为业内共识。

    黄汉荷认为,目前协作机制尚不完善,协作流程不够顺畅。接下来,要不断完善反诈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反诈工作日益规范化、更为标准化。

    “通过与各部门信息互通互享,资源整合。一方面,银行及时做好账户分析、可疑线索移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精准画像;另一方面,公安机关等部门及时摸排可疑线索并反馈银行适当管控账户。”胡鸿民表示,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点广、人员多的优势开展“敲门行动”,加强对易受骗群体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依法开立账户、安全使用银行卡的意识。

版权所有  农金网
农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