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田耿文
“除了信贷服务,也可以跟大家分享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方面的经验。”12月14日,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乡村行”线上送惠下乡活动中,北京市农担公司京西管理部负责人汪振雨详细介绍了信贷直通车活动、送惠下乡服务及担保服务等内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
目前,以“信贷惠‘三农’,蓄力助粮安”为主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乡村行”活动(以下简称信贷直通车“乡村行”活动)在全国各地乡村陆续启动,并如火如荼进行中。
把惠农服务、金融知识
送到农户家门口
“为助力大兴区果蔬、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北京市农担公司及辖内相关多家银行联合,通过信贷直通车,对大兴区内13家西瓜育苗企业、重点扶持项目、民宿项目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推出设施农业专属产品、‘西瓜贷’特色产品等。”汪振雨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
据悉,北京农担公司制定了担保费率优惠、快速审批通道,融资方案、融资补贴政策、财务管理咨询服务、产销对接等一系列送惠下乡服务内容,在扩大活动影响力的同时,通过面对面普及金融知识、提供信贷辅导、强化资金支持等方式,为新农人送去实惠。今年以来至12月19日,北京农担公司已受理信贷直通车用户575户,提供融资担保金额7.9亿元。
作为信贷直通车活动的协作方,北京农商银行的一位业务负责人表示,在北京农担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该行推出“惠农兴农助农”特色专属产品,积极配合信贷直通车“乡村行”活动。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信贷直通车“乡村行”活动于今年11月份推出,计划为期2个月时间,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继续深入开展。此次活动是在此前开展的信贷直通车活动基础上,通过把金融服务送进村入到户,解决农民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长期面临的融资难题。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活动就是抓住冬闲季节,做到两个‘送’,一是送金融知识下乡,比如在网上通过APP将获得金融服务的方式送到农民手里;二是送金融服务到村民家门口,农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直接获得信贷服务。”
“信贷直通车活动是长期进行、常态化开展的。”上述负责人还表示,本次信贷直通车“乡村行”活动是集中开展信贷直通车专题宣传推广,引导大中型银行机构服务下沉,将更多的“三农”信贷、担保、信用、保险等金融知识普及到村到户,将更多金融资源引村入户,助力今冬明春粮食生产和乡村建设。
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为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问题,2021年5月份,农业农村部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以下简称“信贷直通车活动”),通过打造“经营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信贷直通车体系,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点对点”直达、银行与新农主体“面对面”对接,重点支持10万元至300万元额度的适度规模经营贷款需求,有效提升其贷款可得性、覆盖面和规范性,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可靠的客户需求信息。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有效探索,信贷直通车已经成为农业农村部门推动金融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河南,自信贷直通车活动开展以来,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截至目前,全省累计通过信贷直通车活动实现授信22933笔,授信金额61.52亿元,惠及2.2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上述负责人表示,信贷直通车已成为解决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未来在这个平台上还将附加更多的东西,比如有的省份已经把保险附加上,之后还可以将补贴的数据加进来。
在四川,信贷直通车平台通过担保、信贷、保险金融服务“一码通”,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经营主体少跑腿”。金融机构可在涉农主体的授权下,查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保险等相关数据,对涉农主体实现精准画像,优化金融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
上述负责人表示,通过直通车把大型银行优质充足的金融资源送到农村、送到农民手里,极大地弥补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同时,通过直通车的数据桥梁,把供需双方连接起来,缓解了长期以来在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信用不足、信息不对称两个难题。另外,还实现了科技为农村金融的赋能,通过互联网掌上服务把金融服务送到农户的手里。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通过信贷直通车信贷申请总笔数已超过75万笔,已授信29.54万笔,授信总金额958.77亿元,平均单笔授信金额为32.46万元。
14:31 | 农发行浙江舟山市分行获批1.9亿... |
13:41 | 农发行昆明市东川区支行 再投470... |
14:35 | 农发行广东东莞市分行发放粮油购... |
14:35 | 农发行江西吉安县支行助推企业秋... |
14:35 | 农发行江西省分行支持农产品流通... |
14:26 | 农发行广西隆安县支行持续发力“... |
14:25 | 浙江海宁农商银行加大涉农信贷支... |
14:25 | 山西孝义农商银行扎实做好各项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