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报人,获得了这一崇高荣誉!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两名抗美援朝老战士、经济日报老报人——张颂甲、贺师尧也获得了这一荣誉。

 

10月21日,经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建材报》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张颂甲同志,经济日报社原国内政治部主任贺师尧同志分别收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兼机关党委书记郑波同志专程前往张颂甲、贺师尧家中,代表经济日报社编委会看望两位老同志并向他们表示祝贺,特别转达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同志对两位老同志的亲切问候。

 

张颂甲同志(王翌摄)

 

93岁的张颂甲同志,1927年5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担任过《大公报》《北京日报》《中国财贸报》记者、编辑、部主任和副总编辑等职务。1983年元旦,《经济日报》创办,张颂甲出任副总编辑。1986年10月,张颂甲奉命创办了以建材为重点的面向全行业的综合性经济报纸《中国建材报》,担任社长兼总编辑。张颂甲1986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编辑,1991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53年5月至1954年1月期间,张颂甲同志由大公报临时调到军委总政治部记者组,赴朝鲜工作。抗美援朝后期,张颂甲同志被总政治部敌工部调到朝鲜前线,作战俘情况的调查。历时8个月,张颂甲同志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写了多篇调查报告。

 

1996年8月离休后,张颂甲依然笔耕不停,多次在《经济日报》报纸和《纵横》杂志撰文宣传红色革命历史,其中包括《志愿军战俘艰苦卓绝的斗争》《烽火国难进德修业——抗日战争时期流亡学生在大后方艰辛求学纪事》《赞美你,丝绸古道》等。

 

 

 

 

贺师尧同志(王翌摄)

 

现年95岁的贺师尧同志,精神矍铄,与到场的经济报人一起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讲述在战场上的难忘经历,饱含深情,对获得的荣誉感到骄傲和自豪。

 

贺师尧,1925年12月出生,浙江人。1950年5月,贺师尧从复旦大学毕业,来到经济日报的前身《大公报》编辑部工作;1971年11月,前往北京平谷下放劳动;1973年4月,被安排到北京出版社工作。1982年3月,经济日报创办之初,贺师尧同志又回到报社,7月被任命为思想教育部主任(副局级),后被派往上海,在经济日报社上海记者站主持开展工作。

 

贺师尧同志在朝鲜前后工作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1953年夏,中央宣传部组织一批中央和省市的新闻单位记者前往朝鲜,准备对停战后的战俘进行采访报道。贺师尧同志当时在北京《大公报》社工作,被指派参加此记者团。他们到达朝鲜后,因停战谈判迟迟未成,又打了一场大战,贺师尧同志主动要求去前线采访。大约一个月后,停战协议签订。在此期间,贺师尧同志采写了多篇停战前的火线通讯和停战后的战俘报道。这些稿件都刊载在当时的北京《大公报》和香港《大公报》上。

 


1953年7月29日,《大公报》二版《停火令到达开城前线》,署名本报特派记者贺师尧。

 

1953年8月18日,《大公报》三版《为了国旗》,署名本报特派记者贺师尧。

 


1953年8月27日,《大公报》四版《是“拒绝遣返”吗?》,署名本报特派记者贺师尧。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


记者/姜帆

主编/王玥  审核/闫伟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