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伟:农信机构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马当先

  农金网合肥讯(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魏再晨)“牢记初心使命践行普惠金融”——农信系统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于12月18日在安徽合肥召开。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在致辞时指出,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主力军的农信机构,在支农支小、普惠金融和脱贫攻坚等方面主动作为,加大服务模式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助力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实施方面,农信机构取得积极成效。农信机构积极运用扶贫再贷款等政策支持,优先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截至2018年末,农信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660亿元,较年初增长18.7%。

  农信机构的支农支小信贷投放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63万亿元,其中,农信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0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29%,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960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2万亿元,总体实现了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成本下降的目标。

  与此同时,农信机构在农村的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农信机构已超过2200家,总资产近35万亿元,占银行业13%左右的金融资产规模,共有营业网点7.7万个。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95.65%,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99.20%,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已达82.3万个。

  潘光伟介绍,在没有条件设立固定营业网点的边远地区,农信机构通过采取流动服务车、“双基联动工作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定时定点流动服务,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满意度显著提高。比如,安徽省农信灵活采用“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拎包银行”等形式增加了涉农信贷投放,提高了金融扶贫精准度和便利性,将农村金融服务到从“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步路”。

  此外,农信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综合考虑涉农企业经营特点、资金运营周期等因素,农信机构不断丰富和完善金融产品,因地制宜地创新适合乡村融合发展所需的融资、结算、理财等各类产品。

  农信机构还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三农”。如,江西农信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扶贫重点对象,以扶持“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为抓手,全力支持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河南农信积极打造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核心,以金融服务、普惠授信、信用建设、风险防控为基本内容的“一平台四体系”模式,推动建立政府+农信社+企业+保险(担保)公司“四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潘光伟强调,农信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受阻于诸多因素,具有其艰巨性和复杂性。一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所改善,但距离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也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尤其缺乏政治业务素质高,道德品行好,会管理,懂经营的“三农”带头人才;二是农村普惠金融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回归、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定位,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陆续成立,民营银行介入,互联网金融公司兴起,准入门槛和贷款利率逐步降低,受经营地域、基础设施和风险管理能力制约,农信单体法人机构资本实力较弱,产品的创新、科技应用等成本较高,单一的业务获利空间越来越小,在践行普惠金融和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经营压力不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供需不匹配的矛盾仍然存在。

  为此,潘光伟建议,农信机构应不忘初心、坚守定位,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马当先。要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为支持乡村振兴提供更有质效的金融服务。一是探索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大力支持和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结合客户所在行业特点和资金需求差异,通过龙头企业+农户的方式,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依托核心企业提高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二是探索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依法合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如,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动产质押、农业保单融资等。三是创新农村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模式,加强涉农信贷数据的积累和共享,通过客户信息整合和筛选,在有效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发放信用贷款的比重。

  第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绿色发展信心,因地制宜,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研究制定绿色信贷业务管理办法,加大力度支持产业转型、农业提质增效,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攻坚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助力农村环境建设,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继续践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努力提高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灵活运用小额信用贷款和扶贫贴息贷款,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妇女创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融资提供资金支持;按照中银协发布的《银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为残障人士和特殊人群提供零距离的金融服务,在确保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的同时,下沉服务重心,提升和增加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

  第四,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广。借助金融科技赋能,优化服务流程和方式,提升服务效率,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涉农信贷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注重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农信人不仅要做现代金融产品的推广者,还要做金融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信用体系的建设者,加强消费者保护工作,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