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展南水北调对口协作 五年助推5万余人脱贫

  农金网北京讯(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田耿文)“今年以来,水源区农特产品在京销售超过1亿元,500余种特色农产品进入北京市民的餐桌。”近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召开南水北调通水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副主任孙占生在会上介绍。最近,首农集团与水源区特色农产品销售企业签约,期望让首都人民分享到更多水源区绿色生态产品。

  孙占生介绍,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水源区生态持续向好、水质稳定高质达标,通过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生态等协作,已实现助推5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积极促进民生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为永保一泓清水北送,推动水源区绿色发展,2013年初,国务院部署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建立水源区与受水区互助合作机制,明确北京市与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建立协作关系。

  孙占生在会上介绍,自2014年北京市与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开展对口协作工作以来,市区安排资金32亿元,实施项目900多个,双方互派挂职干部320多人次,培训干部人才10000余人次,重点在水质保护、精准扶贫、产业转型、民生事业、交流合作等领域支持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北京16区与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16个县市区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同时,北京市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协作工作,中关村科技园、首创集团等一批北京地区企业到水源区投资兴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南水北调架桥梁,饮水思源惠民生。对口协作的持续实施,不仅保住一库清水,也帮助当地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对口协作工作以来,重点是加大产业协作,助力生态扶贫。通过发挥北京市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市场等方面首都市场优势,鼓励引导北京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以组团式投资运营方式探索产业发展和扶贫协作新模式,打造了京豫协作示范工程-淅川渠首北京小镇项目,支持建设淅川软籽石榴、内乡贡菊、丹江柑橘、竹溪茶叶等一批农林产业化基地,累计带动水源区5万名贫困群众摆脱脱贫实现致富。

  同时,北京还通过发挥首都优势,创新探索出北京消费扶贫模式。率先在北京设立全国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并设立河南、湖北等8个专馆,推进“线上+线下+大宗”销售,推动16区设立分中心,形成全面参与的消费扶贫模式。

  此外,北京市还借助于对口协作消费扶贫,发行第一张消费扶贫爱心银行卡,发布第一个消费扶贫产品目录,办理爱心卡超60万张。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前后方联动、双创联动、市区联动、政企联动的消费扶贫平台,建立稳定持续带贫益贫机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