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龙:普惠金融必须理顺服务、风险和盈利的关系

  农金网北京讯(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魏再晨 见习记者王爱静)在今天举行的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浙江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发表演讲称,普惠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在服务、风险和盈利三者关系的逻辑理顺的基础上,“服务为先,风险为基,牢牢地把控风险,盈利是自然而然的事。”

  王小龙还表示,普惠金融要做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仅依靠线上无法完全解决客户的金融需求,所以需要和线下相配合。社区治理、信用体系建设是线下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只有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才能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非常难得的机会。最近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普惠金融进展是非常巨大的,前面的嘉宾也都讲了。国务院的五大规划以后,各大金融机构都在纷纷地做普惠金融,实际效果也非常好。刚才贝院长提的命题,我不是想针对太多这个话题讨论,我想谁是主力军也没有太必要讨论讨论,谁来做普惠金融都是应该的,也都是值得的。

  浙江农信这些年确实做得也都不错。我认为,当前普惠金融在中国基本的问题都解决得比较好,特别是科技,金融的推进是领先全球的。刚才建行的章行长也讲了融资难、融资贵的事儿。其实金融科技比较好地解决了成本的问题,只要成本是低的,利率就可以下降,刚才蚂蚁金服讲的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哪怕是小额贷款也可以降低成本,只要降低成本,利率就可以往下调。在中国当前普惠金融的核心确实是融资难融资贵的事儿,依然没有能好地解决。我认为,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要按照足额、便捷、便宜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首先,解决足额的问题,无论是作为普通消费者还是普通的小微企业,多数的难题是得到的融资不能够足额地得到,作为个体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找到一家金融机构所期望的合理的金融需求,一家金融机构能够满足的话,相信他不一定会去找第二家,至于融资贵可能是第二选择。解决足额的情况下再来解决便捷、便宜,就能比较好地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在解决足额的问题上,我们有需要基础性的建设是不足的。比如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我们现在是不健全的,没有系统性建设资产负债表的制度安排。比如税收,我们主要是法人税为主体,没有自然人纳税资产负债表编制。这样居民家庭投资性收入,在家庭资产负债表里是没有正常反映的,自己也没有很好地认真地编制这个事儿。这是基础建设的问题。这对足额金融贡献是个基础性的缺陷。

  第二,普惠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要建立在服务、风险和盈利三者关系的逻辑要把它理顺。浙江农信这些年,在全国农信风险偏高的情况下,浙江农信的风险控制得比较好,我们就是把服务提在最前面,服务为先,风险为基,牢牢地把控风险,盈利是自然而然的事儿,金融机构在做普惠金融的时候,一定要把服务放在最前面,按照服务、风险、盈利三者逻辑解决好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贝院长刚才的问题,我的回答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线上,肯定未来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但目前光是线上是严重不足的,如我要贷款200万,凭着我现在的条件应该是可以的,但是我可能到蚂蚁最多能拿20万,到平安也可以拿20万,大概是这样。所以线下,目前大数据还不敢不见我的面就给我200万。所以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我认为是解决体系问题的一个方案。

  线下有许多工作要做,社区治理、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建设,是我们未来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这些工作不做好,线上线下不融合,是很麻烦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