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1月社融、贷款增量双双创新高

 央行日前公布2019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社融规模增量4.6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做好预调微调,稳定市场预期,加强政策沟通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总体看,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市场利率运行平稳。”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2019年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解读吹风会上表示。

人民币贷款创单月历史新高

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人民币贷款余额139.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同比多增3284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认为,总体看,1月贷款同比增多主要是由于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传导出现边际改善和一些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来,人民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存在的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推动银行发行永续债,以此为突破口,改善资本对银行投放信贷的实质性约束;综合运用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在缓解部分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约束的同时,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研究推动利率逐步‘两轨合一轨’,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缓解利率约束。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显现,货币政策传导也出现了边际改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孙国峰说。

同时,孙国峰还表示,从历史规律看,1月份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考虑到春节因素,应把1、2月份甚至一季度的数据统筹考察,不宜对单月数据过度关注。

社融大增显示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

创新高的还有社融增量。

初步统计,2019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5.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月末高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

阮健弘表示,1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较多,增速明显回升,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是货币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的结果。从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构成看,占比较大的项目都出现了明显回升。

具体而言,除了受到贷款增速加快、同比多增较多的影响,债券融资大幅增加也为社融创新高创造了条件。今年1月企业债券增速明显回升,1月末余额为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高2个和7.3个百分点,是2017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月企业债券净融资499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68亿元。1月,地方债发行力度也有所加大,当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088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088亿元。同时,委托贷款降幅缩小,信托贷款由负转正。1月份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少减1511亿元和10亿元,下降势头明显放缓;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是连续十个月减少后的首次增加,比上月多增833亿元。“这是今年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出现的新特征。”阮健弘说。

此外,商业银行对企业商业信用的支持力度加大也是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票据融资显著增加5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813亿元,这部分已经在当月人民币贷款中体现;另一方面,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加378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349亿元。

“这表明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效果在总量上已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如是说。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