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月19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重点从8个方面对今年“三农”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部署,并给农民发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礼包。

一号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等,涉及脱贫攻坚、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农村改革等诸多方面。

新一轮农村改革如何开展?如何在“三农”领域实现金融优先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释放出什么信号?多位权威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此进行了分析解读。

激发农村改革活力

农村改革一直备受关注,今年一号文件专门用了一个章节部署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对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作出明确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解读一号文件时表示:“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

具体来说,首先要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扎实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妥善处理好、化解好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到农户手中。同时,研究出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长30年的配套政策,制定配套政策,确保政策衔接,能够平稳过渡。”韩长赋表示。

其次,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就是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要总结以往四年的试点经验,巩固扩大改革成果。

“试点比较成熟的,比如农村土地征收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方面将会在修改相关法律基础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开,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试点不够充分还不够成熟的,比如宅基地制度改革,要稳慎推进,拓展改革试点,丰富试点内容,探索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有效途径,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韩长赋指出,同时,要组织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的调查,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本来改革就处于深水区,土地制度改革又是其中的“硬骨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采用试点改革的方式,是为了用实践来回应争议,从而达成改革、修法的最大共识。他认为,改革已经有四年时间,现在看来,试点非常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得益于改革,乡村一些被压抑的需求得以释放,改革红利非常明显。

第三,要创新经营方式。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突出抓好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这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并要求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改革要守住底线,中央的政策意图已经说的很明确了,坚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进城落户的条件,这些底线是要守好的。

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

“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注入“三农”,一直以来都是顶层设计关注的重点。

此次一号文件提出,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

韩长赋在解读中表示,在“三农”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就是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同时,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再次强调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投入比例,过去长期是“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城”,今后要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

“具体做到,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韩长赋举例说。

应该看到,2018年的涉农贷款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据央行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末,农户生产经营类贷款余额为5.06万亿元,同比增长7.6%。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32.6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2017年末低了4.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23万亿元,但同比少增8543亿元。

由于农业领域投入所面临的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客观风险,以及农民知识、技能缺乏,抗风险能力相对偏弱等原因,我国“三农”资金投入,涉农贷款增长仍需强劲的后劲,这就需要国家在涉农贷款上探索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如风险兜底机制等,从而激发金融机构投资农业的积极性。

同时,目前的涉农金融服务的制度建设仍无法满足一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需要新型金融机构的参与,来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例如,涉农互金平台农发贷自平台成立之初,就瞄准新农人群体,服务客户多是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他们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主力军。同时,这些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以优良种苗、种植技术输出,带动周边小农户一起加入种植,再统一回购农产品解决小农户销售问题,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来帮助周边小农户脱贫致富。而农发贷以金融支持他们发展,扶助他们做强做大,也是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生产的不断升级、优化。”农发贷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杨世华向记者介绍。

可以预见,以上方面将是顶层设计和涉农金融机构的重要发力点,客观上有利于进一步满足涉农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应紧抓机遇,紧贴农需,不断创新产品,增强实力,力争实现机构快速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双赢”结果。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