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农金网
www.zhgnj.com

不忘初心 脱贫攻坚的农金使命

39年前,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为了吃饱饭,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今天,安徽省联社为了让全省贫困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一场空前的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战正在江淮大地全速推进。

仲夏时节,《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随安徽省联社扶贫调研采访组一行,赴皖北地区几个扶贫重点县调研采访。

“明白纸”助力扶贫宣传

在安徽宿州、泗县和定远,记者发现在村委会和每个贫困户家里的墙上都贴着一张粉色的A4纸。纸上浅显易懂的文字将贷款产品是什么、怎么贷、找谁贷、贷多少、如何用、怎么还等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和介绍。

一位信贷员告诉记者:“这是我们为村民制定的‘明白纸’,让贫困户‘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当问到为什么用粉色纸时,他笑着说,在农村白色纸贴墙上老百姓觉得不吉利,粉色纸温馨素雅。

正在此地的安徽省联社信贷管理部总经理潘有棠告诉记者,扶贫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

今年4月份,安徽省联社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研后,对全省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政策进行了梳理、总结,并统一制作了“明白纸”,同时,组织全省农商银行统一步骤、统一口径,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大力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知识的宣传活动。

不止于此,安徽省联社还要求各地农商银行在“明白纸”上标明扶贫信贷经办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公开监督电话和邮箱,以实行阳光办贷,接受客户监督。

“明白纸”陆陆续续贴满了每一处营业网点、每一个金融服务室以及每一个贫困村村部。据了解,全省农商银行系统已印发“明白纸”超过90万份,实现省内贫困地区全覆盖,不仅成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还为乡镇基层干部推进扶贫工作提供了帮助。

安徽泗县屏山镇彭鲍村农民仝德莲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想贷款却不知道要怎么办,找谁办,有什么贷款可以办,办了以后怎么还,利息是多少,有了‘明白纸’一看就全明白了,农信社想得真周到。”

对此,潘有棠补充道,为面向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徽省联社与安徽省扶贫办联手推出了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基准利率、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旨在从根本上缓解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通过有关宣传和“明白纸”的张贴,真正做到全面深入,确保扶贫政策讲解到户、到人,让惠民政策得到落实。同时公示办贷信息,让扶贫小额贷款在阳光下运行。

有序推进扶贫落地

 对于如何将扶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潘有棠告诉记者,省联社制定了《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十三五”期间金融扶贫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把扶贫小额信贷投放作为首要工作,计划到2020年,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投放该类贷款不低于150亿元。

“如果没有农商行的贷款帮助,我们还真是发展不起来。”定远县桑涧镇的贫困户孙道莉的话里充满了感激。

为了脱贫致富,2015年,孙道莉从亲戚家借了4万元到南京学习了有机芽苗菜的生产技术。由于缺少资金投入,刚开始她每天只能生产30多斤的有机芽菜,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这虽勉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因为资金短缺不能扩大生产却让她十分着急。得知该情况后,定远农商行采用“拎包”银行等方式专人上门为其办理业务。

“农商行的同志很耐心,对于我不了解、不清楚的政策,认真地为我讲解,还给我提供了项目可行性分析。为我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我用来购买了催芽机、空调、不锈钢生产架等设备,扩大生产,办起了自己的有机芽苗菜微工厂。” 孙道莉说。

孙道莉告诉记者,他们现在生产的花生芽、豌豆苗、香椿苗、红豆苗、空心菜苗等产品会销往合肥、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20多个城市和地区,日产量达300斤左右,月收入已经突破两万元。日前还实行了订单生产,通过微商模式进行销售。

孙道莉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同时吸收附近部分贫困户就地务工,增加其他贫困户的收入。

据潘有棠介绍,为了使扶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省联社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理事长为组长的金融扶贫领导小组,主任和分管主任为副组长,省联社机关各部门、审计中心及督导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信贷管理部),统筹推进全系统金融扶贫工作。针对全省3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区),省联社实行领导包片、职能部门包点,开展现场督导指导,力推金融扶贫目标和各项措施落地,确保金融扶贫取得实效。

确保贫困户用贷便捷

曹永健是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横口村的村民,几年前他伤了左臂,肌肉萎缩,不能发力。祸不单行的是曹永健又患上了神经性的慢性病,行走要依赖拐杖,不时还会出现神经性的抽搐和腿脚抖动,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家庭经济状况十分窘迫。

说起往事,曹永健的眼里充满了泪花。“我要谢谢宿州农商银行,谢谢政府的扶贫政策,没有你们的支持,我肯定还是一贫如洗,现在有钱看病,孩子也有学上了。”

曹永健告诉记者,原来他有规模养鸡的想法,但是苦于没有资金。宿州农商银行在了解他的情况后,及时对曹永健进行了帮扶工作,为他提供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

拿到扶贫款后,曹永健立即行动起来,扩大鸡舍,购置鸡苗,很快,将近5000羽蛋鸡便充斥着整个鸡舍。

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些蛋鸡都开始产蛋。面对农村市场鸡蛋滞销、曹永健腿脚不便等情况,宿州农商银行的帮扶人员又帮助曹永健联系企业搞送货,并开展“社区e银行一元购”等活动,帮助其打开销路。

看着一筐筐鸡蛋售了出去,辛勤的劳作终于换来回报,曹永健脸上乐开了花,宿州农商银行帮扶人员也非常高兴:“我们农商行就是你的另一只拐杖,向前走,以后还有更幸福的生活!”

潘有棠说,为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方便快捷地申请使用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安徽省联社指导各农商银行再造扶贫小额信贷放贷流程,设立信贷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力求实现扶贫信贷办理“程序最优、时间最短、成本最低”。为降低贷款门槛,结合部分地区贫困人口现状,试点将扶贫小额信贷借款人年龄上限由原60周岁放宽至65周岁,超过年龄的也可由家庭成员提供保证或由家庭中其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作为借款主体。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

扶贫要“精准”,服务要创新,用好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是关键。

安徽省联社坚持因地、因户、因人施策,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改进创新服务,为贫困户用贷提供了直接支持模式和间接支持模式两种模式多样化的方案,努力实现“一次性救济”向“持续性输血”转变,避免贫困户脱贫又返贫。

对于有劳动力、自身有发展意愿和具体用途的,农商银行通过对贫困户开展评级、授信,并根据其实际资金需要,直接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用于其生产经营。

对于有劳动力、自身没有项目或者没有劳动力的重点贫困户,农商银行帮助其联系和对接优质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以企业、产业和项目为依托,采取“户贷企用”、“分贷统还”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尤其在间接支持模式创新开发方面,安徽省联社深入贯彻“贷款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大户走、能人大户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工作思路,指导各农商银行将信贷资源、优惠政策向具有脱贫效应的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具体扶贫项目倾斜,实现扶贫信贷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2017年3月31日,泗县农商银行联合县开发区管委会、签约企业、签约贫困户启动了“分贷统还”金融产业扶贫贷款发放新模式,对泗县清水沟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的第一批13户贫困农户,按每人5万元发放了贷款65万元。苏凤刚正是这批与泗县清水沟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公司+贫困户”小额信贷产业扶贫合作协议》的13户贫困户之一。

记者采访他时,苏凤刚说:“我没有种特色蔬菜和养殖的本事,想脱贫没路子,就是银行给贷款也没法用。出去打工,年龄也大了,人家不用我,几乎没什么挣钱路子。”

而如今,苏凤刚入股了清水沟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获得每年至少3000元的分红,还可以到葡萄园打点零工,增加收入。

泗县清水沟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李月向记者介绍:“合作社第一笔分红今年年底就会发给贫困户,明年,我们还会与更多的贫困户签订协议,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潘有棠告诉记者,省联社发挥“大平台”的优势,协调农商银行系统与省市县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关系,同时引入银担、银政、银企、银证、银保以及与相关行业组织的合作增信模式,形成了“政府搭台、多方参与、金融唱戏、群众受益”的局面。

此外,为推进金融创新,省联社还为各农商银行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帮助其开发“农业产业链模式”、“资金互助社模式”、“扶贫小额贷模式”、“依托项目贷模式”、“助学扶贫贷模式”、“创新投融资模式”等多种信贷扶贫创新模式,实现了资金“贷”动与产业“撬”动相结合,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最后,为健全完善扶贫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省联社还指导各农商银行用足用活扶贫再贷款、财政贴息和奖惩等各类政策,优化与简化贴息贷款的还贷领息模式,更好地推动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金融脱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知民意、暖民心的惠民工程,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推进改革,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安徽农金姓‘农’,做好扶贫工作是安徽农金人的历史使命。”安徽省联社理事长陈鹏如是说。

Title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