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脱贫之路呜锣开道 农行淮安分行80亿元贷款助力脱贫攻坚

  随着夏天的气息日渐浓厚,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的蔬菜大棚也变得生机盎然起来。看着满园红彤彤的西红柿、黄澄澄的香瓜,贫困户张万龙开心地笑了:“咱家这两个蔬菜大棚的收入是种麦子、玉米的好多倍,农行的6万元贷款已全部还清,不用再为缺钱犯愁了。”

  如今,像张万龙这样借助银行信贷实现脱贫致富的案例在淮安大地越来越普遍。来自淮安市扶贫办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全市已有21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91个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

打出扶贫“组合拳”

  事实证明,要实现脱贫致富金融支持必不可少。农行淮安分行作为当地金融扶贫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把做好金融精准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抓紧抓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战略和农行江苏省分行金融扶贫工作意见,主动对接县(区)扶贫规划和乡村振兴实施规划,完善运行机制,加大考核力度,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在信贷政策、资源配置上精准施策,在金融创新、普惠金融上精准发力,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帮扶上精准滴灌,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一个又一个贫困家庭摘掉了“穷帽”,拔掉了“穷根”。

  据了解,2016年以来,农行淮安分行已累计发放各类扶贫领域资金超过80亿元。其中,农户贷款达16亿元,水利项目贷款达7.73亿元,规模种植、养殖、食品加工、虾稻共作等产业贷款达6.36亿元;累计发放棚改贷款达41.43亿元,保障房贷款达9.91亿元。

找准扶贫“着力点”

  “感谢农行及时出手,仅两年时间就帮助我们甩掉了套在头上多年的贫困村‘帽子’。”淮阴区吴集镇振兴村村主任季正元对记者说。据悉,淮阴区是省定的重点扶贫县(区)之一,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也是农行淮安分行挂钩扶贫联系点。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该行派出专人驻点帮扶,通过调查、分析,找出致贫症结,主动寻求脱贫致富着力点,适时向该村投入资金10万元,流转100亩土地用于种植药用菊花,帮助修建方便农业机具作业的田头小桥5座,带动35户低收入户就业。

  淮安区为传统的生猪生产基地,有农村劳动人口80万人。由于品种落后,当地所产猪肉脂肪多、瘦肉率低、出栏率低、防疫能力差,养猪专业户的养猪收益并不乐观,直接影响了农户养猪的积极性。在这种背景下,农行淮安分行把产业带动作为金融扶贫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创新打造了“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按照农行江苏省分行推出的“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发展模式,积极支持新建年出栏40万头的生猪品种改良项目,为推动贫困人口脱贫鸣锣开道。目前,该行已审批授信达1.55亿元,已投放信贷资金达7300万元。

补齐农业“短板”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淮涟灌区始建于1958年,主要涉及淮阴、涟水两个县(区)。由于年久失修,干渠输水能力不足,灌溉面积逐年减少,排涝能力大幅下降,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突出。农行淮安分行得知这一情况后,把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的重要抓手,主动与当地水利主管部门、承建单位联系,细化并落实政银企对接措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及时发放了1亿元“淮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省级重点水利项目贷款,建成干支渠护砌41条、配套支渠放水口门186座、渡槽43座等项目,惠及淮阴区15个乡(镇)。项目建成后,有效灌溉面积扩大至76.97万亩,受益群众达50.3万人。

  “这下好了,河道经过改造,回归水利用率大幅提高,干也不怕,涝也不忧,抢水、跑水、漏水现象也不会再有了。”在淮阴区古寨乡,乡长张飞感慨地说,“农民能种上‘放心田’,这得感谢农行播下的‘及时雨’,农田通的是水,连的却是百姓的心啊!”

  农行淮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黄晓辉告诉记者:“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金融扶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一把手’工程。我行将瞄准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和“种养加”大户等重点对象,建立健全产业发展、项目支撑与贫困户增收的联接机制,让贫困户能找到致富的路子、能拿到贷款,让原来的穷村摘掉贫困的‘帽子’,让原先的困难户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