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林娜 冯宇星
近日,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三明市分局指导下,兴业银行三明分行成功为沙县宏盛塑料有限公司提供2.2亿日元的跨境融资支持,实现福建省首笔“绿色外债试点业务”政策项下外债登记业务的落地。
据了解,沙县宏盛塑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塑料制品生产销售的省级“绿色工厂”企业,发展方向与绿色外债试点政策导向高度契合。该笔外债资金将用于补充企业流动资金,支持企业技术革新与流程优化,以持续降低生产环节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
为积极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今年8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福建等16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鼓励非金融企业将跨境融资资金用于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服务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纵深推进“双碳”目标的战略。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三明市分局迅速响应上级部署,指导银行机构快速将政策红利送达企业。
一是加强统筹部署,推动政策落地。第一时间组织辖区银行机构学习贯彻《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绿色外债试点业务指引(试行)》,完善内控制度,健全绿色电子系统,对符合试点业务的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确保业务合规高效推进。同时指导银行机构建立绿色通道,简化绿色外债登记流程,缩短企业跨境融资的时间,提高融资效率。
二是全面摸排项目,深化银企对接。摸底全市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及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建立储备项目库,及时向银行机构推荐,并指导银行机构快速摸排潜在客户及融资需求,主动靠前对接。主动对接三明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等政府部门,宣讲试点政策,积极争取工作合力,推动政策导向的绿色项目信息共享。
三是强化政策宣导,拓宽覆盖范围。局领导带队深入企业一线,详细了解生产经营、资产负债、融资需求、外债用途等情况,对企业开展精准政策辅导。组织银行机构开展多形式、立体化的场景宣传,不断扩大试点政策知晓范围,鼓励符合政策的企业积极申请办理试点业务。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三明市分局将持续加强政策宣传和银企对接,推动试点政策落地落实,进一步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绿色及低碳企业,更好地服务三明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 12:18 | 哈尔滨香坊区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 |
|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