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推进,农村市场金融需求日趋旺盛,但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部分偏远乡村还存在金融服务空白,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结构性缺口。
农行福建省分行通过构建新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不断优化金融供给,畅通服务乡村振兴“毛细血管”,有效弥补农村金融资源缺口、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新时代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应当以实现好、维护好农民根本利益为基本遵循,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引领农民农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农行福建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初心,扎根乡村、心系‘三农’,积极探索服务乡村振兴有效模式,在提升县域网点金融服务质效的基础上,推动‘惠农通’转型升级,创新打造‘惠农服务旗舰店’,有效提升县域到乡到村服务能力。”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福建资源禀赋独特,但山海阻隔也曾是金融服务的“末梢”。为了让农户能够及时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农行福建省分行积极践行“金融为民”,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织密新型普惠金融服务网络,让金融服务“上山下海”走进田间地头、送达海上,金融活水润田畴、“海上银行”到渔家,助力百姓增收致富。
金融活水润田畴
走进宁德市福安社口镇坦洋村,茶园连绵起伏,每一缕风似乎都带着淡淡的茶香,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之中。这里的村民七成以上从事茶产业,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农行的贷款利率低、办理便捷,而且送‘贷’上门,对我们这些茶农支持力度非常大。”坦洋村领头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岩忠说,“客户经理上门帮助我,在手机上就可以办理好贷款。”有了资金,李岩忠这几年红茶年产量达到5万斤至8万斤,销售额达到了300多万元,惠及周边100多农户。
李岩忠是农行福建省分行推出的“惠农e贷”的受益者。该产品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申贷、办贷,无需多次往返银行、反复填报申贷资料,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模式,极大满足了个体私营主、小微企业主和广大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为推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科技赋能可以将金融服务的服务半径延伸,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通过在金融服务空白区设立‘惠农服务旗舰店’,让金融服务下乡入村。”福安市坦洋村惠农服务旗舰店负责人冯建光表示,为全面、深入满足附近2个乡镇34个行政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2023年在坦洋村精心打造了这家惠农服务旗舰店。
该旗舰店内部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基础金融服务区,为村民提供日常基础金融服务;“惠农e贷”业务受理区,专为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设计,简化贷款流程,助力其发展壮大;文化宣传展示区,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方式,普及金融知识、宣传惠农政策,提升村民的金融素养。
冯建光说:“每次走进乡村,与茶农和村民们面对面交流,为他们解决金融难题,都倍感成功。我们依托惠农政策,为茶农提供便捷的信贷支持,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通过普及基本金融知识,让村民们掌握金融技能,远离金融诈骗。”
“在茶叶种植、加工与销售的各个环节,对资金的需求都比较大。”李岩忠说,有了这家惠农服务旗舰店,村民们在村里就可办理农行提供的低息惠农贷款,省时省力。在农行的大力支持下,坦洋村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茶厂纷纷进行设备升级改造,生产效率和茶叶品质显著提升。茶叶销售形势日益向好,茶农收入大幅增加。如今,坦洋村茶园面积5000多亩,村内有茶厂35家、茶店18家,形成了完整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链条,2024年茶叶产值达1.1亿元。
在坦洋村晨光里,在田间地头的泥土旁,总能看到农行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带着金融服务走进村庄、走近农户,用脚步丈量基层需求,以专业守护民生温度,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这片乡村沃土。
编织八闽共富新图景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农行福建省分行立足八闽大地资源禀赋,培育了一批服务特色业务、特色区域、特定客群的“惠农服务旗舰店”。
这些惠农服务旗舰店,将全力延伸县域乡村的金融服务触角,下沉县域服务渠道和人才队伍,持续优化县域金融供给,让更多县域乡村客户获得更加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在龙岩,“惠农服务旗舰店”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相融合,打造出“惠农服务旗舰店”暨“李文慰劳模工作室”,“饶才富”精神传承与“劳模工作法”的交相辉映,让“老农金”精神在长汀薪火相传。
在三明,农行推动“绿盈乡村”与“惠农服务旗舰店”相碰撞,打造了绿色金融服务新模式,建成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五位一体”的7家“绿盈驿站”。
在漳州,4家“乡村振兴国债服务点”暨漳州分行惠农服务旗舰店的成立,将惠农服务旗舰店打造成了国债下乡的前哨站、农村居民安全理财的主阵地。
在连江,依托惠农服务旗舰店推广的“渔船贷”,为超100户渔民提供了贷款支持,总金额5800万元的贷款帮助渔民购买了新的养殖设备、更新了老旧渔船,提升了整体生产能力……
通过建设“惠农服务旗舰店”,统筹推进下沉县域服务渠道和人才队伍,有效提升县域到乡到村服务能力,农行福建省分行让更多县域乡村客户获得更加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至今年9月末,农行福建省分行共建成“惠农服务旗舰店”88家,协助落地农户贷款57亿元。
从乡村振兴的深扎根到县域金融的广延伸;在每一个炊烟起处、农忙时节,让金融不遥远、不冰冷;而是一种看得见、用得上、信得过、随叫随到、有求必应的现实服务力量。农行福建省分行以“惠农服务旗舰店”架起桥梁,让山货“出山”、海产“进城”,将山海馈赠编织成共富图景。
“海上银行”到渔家
宁德蕉城区山海兼备,风光旖旎,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大自然给予的馈赠,这里发展渔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的鲍鱼就喜欢这里流水足、氧气足。”寒垅村村支书吴星谈起海中的“宝贝”,语气里满是自豪。寒垅村有养殖户250余户,盛产黄金鲍、绿杂鲍,养殖面积3200亩。在丰饶的背后,也曾有过“钱紧”的焦虑。在渔排上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鲍鱼养殖户吴彪小心翼翼地从网箱中提出一笼鲍鱼,巴掌大的黄金鲍在阳光下显得肥美诱人。
“瞧,这鲍鱼养了足足4年!”吴彪眼中满是骄傲,随即又眉头微蹙,“3月份、6月份和9月份,是补苗的关键时期。一粒鲍鱼苗就要5毛钱,比如今年3月份,我计划进500万粒苗,光苗钱就得250万元。”吴彪说,“鲍鱼一天天长大,饵料钱也跟着涨。有时候,一天的饵料支出就得花费5万元到7万元。有时候我们只能先卖掉一部分鱼苗回笼资金,再继续养剩下的。要是资金链一断,那可就全完了。”
农行福建宁德蕉城支行营业部主任刘巧铃对此也深有感触:“一个鲍鱼养殖筐成本近40元。龙须菜(鲍鱼饵料)价格波动也大,便宜时1斤7毛或8毛,贵的时候能到5元甚至7元。这压力可想而知。”
资金紧缺曾经是养殖户的困扰,鲍鱼养殖户黄孝仁回忆道:“手头紧了,就只能跟亲戚朋友张张嘴。”
吴彪也补充道:“曾经去趟城里的银行网点,开车来回一个多小时,有时候忘记带材料,还不一定一趟能办成。”
“能否在渔民‘家门口’建个‘海上银行’呢?”这个朴素的愿望,在农行工作人员的长期服务与深入调研中渐渐眉目清晰。2024年12月份,一艘建在渔排上承载着希望的“金融之舟”——寒垅村海上社区惠农服务旗舰店开业了。
“自从这个惠农服务旗舰店开起来,我们办贷款、录资料、签合同,全在渔排上解决了!”吴星激动地说,“银行的工作人员一个星期至少来两次,真是把服务送到了心坎上!”刘巧铃和同事们成了这片海上社区深受欢迎的“常客”。“渔民海上作业时间不固定,我们就调整下乡入驻时间,在他们集中上岸时增派人手。”刘巧铃说,“我们不仅带来了双屏POS机、惠农E站,还经常用大白话给他们讲怎么防诈骗。”
更让渔民们安心的是,当地农行针对渔业生产经营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信贷产品“设施贷”。刘巧铃解释道:“我们根据他们的‘养殖证’等材料,推出了这款产品,最高贷款额度能达到100万元。旗舰店成立后,从受理材料到放款,我们能做到3天内完成。”
金融“及时雨”的精准滴灌,让寒垅村的鲍鱼养殖户们有了更多底气。吴星对此感触颇深:“去年年底,鲍鱼养殖资金需求特别大,价格又不稳,真是多亏了农行。他们的工作人员连续驻点3个多月,受理了5000多万元的贷款申请。今年春节前后,鲍鱼卖了个好价钱,家家户户大丰收。”今年年初,吴星带着一面写有“金融活水润寒垅共绘振兴新蓝图”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专程赶往农行福建省分行:“农业银行,真正做到了我们‘家门口’的银行,真正做到了惠农惠民!”
12:18 | 哈尔滨香坊区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 |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