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银行 > 正文

田成片、产成链、民共富——农行杭州分行赋能乡村振兴见实效

2025-08-27 15:19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网 

    本报记者 王爱静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农行杭州分行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将《意见》精神融入服务实践,在增强粮食安全金融保障、深化富民产业金融服务、提升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精准发力,以创新举措和扎实成效助力杭州桐庐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筑牢“耕”基,守护大国粮仓

    看着眼前的良田,杭州桐庐县梅蓉村农户陈大伯满是喜悦:“现在的农田亩产能达1200斤!”

    “以前这片地啊,东一块、西一块,高的高、低的低,牛耕人挑才干得动,一亩地收不了500斤稻子。”陈大伯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道。

    原来,早在2021年,桐庐县启动“千亩水田、万亩耕地”垦造工程,让“巴掌田”变“连片田”、“低产田”成“高产田”。在垦造工程开展之初,面临土地平整、水利修建、道路铺设等巨额前期投入的难题,乡镇财政压力巨大。

    “当时,我们支行组建了‘土地整治专项服务组’,客户经理一遍遍跑乡镇、走访农户,摸清约2910亩整治地块的实际需求后,创新推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农行杭州桐庐支行个人金融部经理潘玉环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道。

    在农行杭州桐庐支行6亿元项目贷款的支持下,土地整治工作按下了“快进键”。

    产业“强链”,激活乡村动能

    土地“焕新”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金融力量持续注入让桐庐的乡村产业从“土里刨食”向“多元发展”跨越。

    在富春江镇的山谷间塔吊林立,这片占地超千亩的土地上,总投资超百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在崛起。“这里以前是废弃田地和荒坡,谁能想到,现在要建成‘智能制造高地’。”富春江镇附近的村民感慨道。

    以生态旅游闻名的富春江镇亦是桐庐县的工业强镇。目前,加强全域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工作成为富春江镇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质效的“关键一棋”。

    在产业园从无到有的历程中,针对产业园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特点,农行杭州桐庐支行提供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融资服务。

    “我们已为项目一、二、三期累计投放贷款5.3亿元。这笔资金不只是‘借钱’,更是‘搭桥’。”桐庐支行相关负责人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为了让资金快速到位,桐庐支行开辟“绿色通道”,高效协同政府部门,大幅缩短贷款审批发放时限。

    产业园的崛起不仅优化了当地产业结构,更显著带动就业和收入增长,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高薪就业”的愿望。

    “现在我们回老家也能拿高薪了。”以前在杭州一家机械厂上班的富春江镇村民小郑兴奋地表示,“大企业一来,我既能工作,又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

    普惠“润心”,赋能万家幸福

    从连片良田到产业园区,金融的力量既着眼于区域发展的“大图景”,也浸润着老百姓的“小日子”。在桐庐县梅蓉村,老孙的豆腐坊里飘出阵阵豆香,磨浆机嗡嗡作响,墙上的订单记录写得满满当当。

    “多亏了农行的贷款,不然哪有现在的好生意。”老孙介绍道,之前他想扩大豆腐加工规模,但周转资金不够。恰逢桐庐支行在梅蓉村开展“农户建档”工作,客户经理上门了解情况后,给老孙申请了惠农贷款。

    “没有任何抵押,3天就把20万元贷款打到了卡上。我立马买了新设备,还跟几户村民订了黄豆。”老孙说道。

    在梅蓉村,像老孙这样受惠于金融支持的农户还有不少。农行杭州桐庐支行为全村超400户农户建立了档案,截至7月末,该村贷款余额超700万元。在这些贷款的助力下,有人种起了杨梅,有人开起了农家乐,有人搞起了“稻田咖啡”特色乡旅……

    从沃野良田稻香四溢,到产业园区动能澎湃,再到千家万户笑逐颜开,农行杭州分行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产品服务优化、资源精准配置,为描绘新时代“百姓共富、城乡共美、产业共兴”的壮丽画卷贡献了坚实的农行力量。

    (通讯员徐雨杉、胡杰伟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