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沛原
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金融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之一。
对于扎根地方的农村中小银行来说,发展绿色金融既是响应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亦是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在受访者看来,“两山”理念强调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为银行业指明了绿色发展方向。对于农村中小银行而言,这一理念能促使其调整业务结构,从传统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信贷转向支持生态农业、清洁能源、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
近期,记者在广西多地采访时了解到,金融活水正持续向“新”向“绿”,成效与挑战并存。
立足地方 促绿色产业发展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广西为绿色金融实践与发展提供了广阔沃土。
在广西秸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门口,只见一辆辆卡车陆续把捆扎好的秸秆运往企业处理。
为实现环保和助农的“双赢”,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大力推广秸秆的回收利用,并成功引进了该公司,共同推进“疏堵结合”,通过科技创新将秸秆转化为优质能源,实现秸秆变废为宝。
“前期的资金已经投入到项目建设和装修中,大量运营资金都被占用了,导致我们目前流动资金比较紧缺,但资产不足想要办抵押贷款又难办。”谈起运营,广西秸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北海市区联社广东路分社上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针对该企业“轻资产、重流量”的特点,创新服务机制,通过合理放开风险敞口,以信用担保方式为企业授信200万元,快速解决企业无有效房产抵押“融资难”的困境。
事实上,真正做到快速解决客户“需求急”的问题非一日之功。“近年来,北海市区联社以推动区域绿色金融为己任,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机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持续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产业绿色化转型。”北海市区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黄文波表示。
农村中小银行根植县域,而县域是“绿水青山”的主要承载地,也是“金山银山”的转化主战场。在众多受访者看来,绿色金融与县域核心任务的融合,关键在于“精准滴灌”——让金融活水跟着生态需求走、围着产业转型。
“‘两山’理念让我们明确,金融服务不能只看短期经济效益,更要立足‘生态兴则产业兴’的长期逻辑,把支持生态保护、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作为核心使命,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共赢。”广西百色右江农村合作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高玲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高玲举例说:“我行支持百色市右江区大禾公司建设2000亩高标准辣椒种植基地,通过‘水稻——辣椒轮作’模式减少土地污染,同时引入水肥一体化、无人机病虫害监测等技术,既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又降低了农药使用量。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鲜辣椒1200万斤,带动周边5个村集体增收。这生动诠释了金融赋能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同样,在广西上林农商银行党委宣传部部长韦汉宾看来,绿色金融与县域核心任务的融合需聚焦“生态资源转化”与“产业绿色升级”。针对县域传统农业(如化肥依赖型种植)、小型加工企业(如木材粗加工),通过绿色金融产品,支持其采用环保技术(如有机肥替代、木材循环利用),推动“高碳产业”向“低碳价值链”升级。
环江地区特色农业资源丰富,是广西第三大林业县。“我社聚焦绿色金融提质增效,通过绿色信贷推进‘建圈强链’赋能增效支持绿色产业向生态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据环江农信社理事长杨正勇介绍,在支持小微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农户等主体实现绿色转型方面,该社推出了一系列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同时根据不同主体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设置了合理的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
多方协作 凝聚支农合力
在加大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进程中,银行业积极联动地方主管部门、企业及社会各界力量,全力构建多方协作体系。
今年以来,银行业充分利用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政策利好,将更多金融资源精准投向涉农领域。如四川南充农商银行2025年3月份与南充市农业农村局正式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区域农业品牌打造等重点领域,累计为辖内9个县(市、区)授信超200亿元。
同时,银行业主动参与地方政府搭建的银企对接平台,积极投身各类融资对接活动,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等活动,精准对接各类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提升融资对接成功率。
在同业协作方面,银行业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授信等方式凝聚服务合力。面对大型农业项目的大额融资需求,牵头银行依据项目特点与参与银行的优势,合理分配贷款额度,协商确定贷款期限与利率。
杨小玲认为,银行构建多方协作体系可从四方面着力:一是深化政银合作,依托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与信息优势,共建“三农”信用评价体系,整合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信用、补贴等数据,提升客户信用识别效率。二是联合担保机构突破抵押担保瓶颈,与专业农业担保机构建立常态化“总对总”合作,简化担保流程、降低担保费率。三是依托农业产业链核心主体构建协同服务模式,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纽带,由核心主体为上下游中小涉农客户提供信用背书,协助银行完成客户筛选与风险把控。四是联合村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基层组织延伸服务触角,借助其信息与组织优势构建基层金融服务网络,协助开展贷前调查与贷后跟踪,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未来,随着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的持续创新,以及各方协作的不断深化,普惠型涉农贷款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镇平农商银行提升小微企业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