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银行 > 正文

“贷”动红薯种植增产增收——农业银行文山分行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侧记

2025-08-09 22:33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余连斌

    晨露未晞,云南文山市德厚镇湖海村的红薯种植基地里已是一派忙碌,在这里,楚光品和妻子正领着村民给薯苗松土。

    “农业银行文山分行那30万元贷款太及时了,还给了优惠利率,不然哪敢一下子把地扩到800亩。”直起身时,楚光品的妻子望着连片的薯田,高兴地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说道。

    文山市德厚镇位于北回归线上的“黄金种植带”,这里昼夜温差大,富硒红土肥沃透气,种出来的红薯自带清甜。可前些年,湖海村的红薯种植总无法突破“小打小闹”的瓶颈:各家种植品种不一,管理全凭老经验,导致红薯要么卖不上价,要么堆在院里烂掉。

    楚光品告诉记者,自己当时还是村党总支书记,就和妻子先拿20亩地试种,跑农技站找改良品种,跟着技术员学科学管护,一季下来收成比传统种植高出了三成。

    从此,楚光品夫妻俩成了村里的“领头雁”。可真要改“试验田”为规模化种植,难题接踵而至。“租地要花钱,买优质种苗要花钱,雇人翻地、搭灌溉设施更要花钱。”楚光品回忆,当把种植面积扩大到800亩时,眼看要到施肥育苗的关键期,前期投入却已掏空了积蓄。

    正在发愁时,农行文山分行的客户经理找上门来。“他们知道我夫妻俩多年带头试种,给村民传技术,就特事特办,用优惠利率放了30万元农户贷。”楚光品至今记得,“从申请到放款就3天,利息还比普通贷款优惠不少,农行是真把咱庄稼人的事放在了心上。”

    贷款到账那天,楚光品的妻子立刻带着村民拉回5吨有机肥,又添置了滴灌设备。坡地第一次铺上了整齐的地膜,插上了统一培育的种苗。

    有了农行的资金托底,楚光品夫妻俩依靠富硒红土的特性,摸索出了“深沟起垄”的方法,垄高抬到30公分,避开雨季积水;又试出了“错峰种植”的巧招,分三批栽种,从初秋到深冬都有收成。

    那年,村里跟着扩种红薯的就有15户。楚光品夫妻俩帮着统一采购种苗、联系收购商,农行文山分行的客户经理也常来田间地头,给新增种植户讲解贷款政策。去年秋收,楚光品家的800亩红薯亩产达3000斤,比传统种植增产近四成,卖价也高了五成;全村红薯种植面积更是从原来的1000余亩,一下子扩大到3000多亩,让村子成了小有名气的“红薯村”。

    “近年来,我行在支持当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中,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措施。”农行文山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柳滢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针对当地三七、生姜、魔芋等特色农产品,创新推出“三七贷”“生姜贷”“魔芋贷”等专属信贷产品,精准对接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金融需求,为特色产业种植、加工、销售等全流程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深入特色产业集中的田间地头,实地了解农户和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确保信贷资源精准投向特色产业。

    在这片富硒红土地上,还有很多像楚光品夫妻俩这样的带头人,正带领乡亲们把“土疙瘩”种成“金宝贝”。

    (通讯员郑泽明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