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走进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的江西航同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生产线上,机器人与工人相互协作,一颗颗用于配电设施的电气连接件、防水接头、防水透气阀半成品,通过机器人机械手臂送入机器传送带,工人们只需将机器“吐出来”的半成品进行分拣操作……
“现在的航同电气已从简单的卖产品到模具设计制造、产品研发、产品选型等,每个环节都能为客户提供专业解决方案。”该公司负责人付志军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感慨道,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攻关,背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助力。
江西航同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电气连接器自主研发和全面生产的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公司成立以来,每年以30%的增长速度为全国越来越多的系统集成商、机械制造企业提供全面电气连接解决方案。目前该公司已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研发技术人员占比高达25%。
买设备、搞研发,样样都得花钱。企业成立之初,抵押物不足且缺乏资金支持,让付志军很着急。
邮储银行新余市分行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常态化进园区走访过程中,江西新余市分行了解到该企业研发投入较多、面临周转资金紧张的情况后,结合国家相关政策,为其先后提供省担抗疫复工贷450万元、省融担高新贷500万元、政银担合作贷450万元的资金支持。前阵子,我行为其新发放1000万元纯信用科创贷,进一步支持该企业在电气连接器领域的科技创新。”
上述银行负责人还表示,针对该企业处于成长期的特点,邮储银行新余市分行还成立专项服务小组,在内部跨部门组建“1+N”服务团队,推动零售、公司、交易等条线协同作业,为企业提供敞口承兑、保函、贴现等一揽子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通讯员刘懿超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