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闽山闽水间,丰收的画卷正徐徐铺展。从东厦镇的智能大棚到屏南县的千亩梯田,从连江县的现代化粮仓到浦城县的万亩桂花基地,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以金融为笔,精准滴灌、创新服务,持续为特色农业产业注入发展动能,守护从田间到舌尖的丰收期盼,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金融助农、产业兴村之路。
探索“气象+金融”模式
守护蔬果“稳产增收”
一颗辣椒,为何会拥有“气候体检报告”和“绿色成绩单”,还与银行授信密切相关?
在福建云霄县东厦镇的蔬菜基地里,色彩斑斓的彩椒给出了生动答案——它们不仅沐浴阳光、依赖雨水,更得益于一笔来自邮储银行漳州市分行的935万元“气候贷”,在今年极端天气频发的不利条件下,依然迎来了一场实实在在的丰收。
走进漳州绿州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州农业公司)的千亩蔬菜基地,一串串红似火、黄如金、绿像玉的彩椒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摘装箱。这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2002年起便扎根蔬菜产业,逐步构建起从育种、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然而,农业“看天吃饭”的属性始终让企业面临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
早在2017年,邮储银行漳州市分行便在企业发展关键期发放信贷资金,支持其建成300亩高标准大棚基地,引入智能灌溉、绿色防控等技术,使彩椒亩产从3000公斤跃升至4500公斤,优质果率超90%,亩产值突破2.5万元,效益较传统露地种植翻了近2倍。
而今年,应对气候风险再成农业企业稳健经营的焦点。如何联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共同聚焦气象金融、应对气候风险,实现绿色发展?
去年12月,中国气象局、金融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金融气象数据、产品、技术及人才资源双向聚合,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气象与金融协作机制,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面向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气候友好型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
邮储银行漳州市分行积极探索,联合当地气象部门创新推出“气候贷”,通过气候友好型企业评价体系,对企业在绿色种植、智能管理、灾害应对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科学评估,匹配差异化金融支持。绿州农业公司因广泛采用有机肥、绿色防控和物联网系统,获评气候友好型AAA企业,成功获得福建省首笔蔬菜领域“气候贷”,并在利率上享受了年化80BP的优惠。
“气候贷不只是资金,更是‘定心丸’。”企业代表林婕表示,这笔贷款让公司有能力引进优质种苗、升级智能温控系统,即便面对突发降温或连续降雨,也能维持棚内环境稳定。如今,公司彩椒日产量稳定,且热销上海、深圳等外地市场。
今年8月22日,在漳州市“气候贷”首发仪式上,气象部门与邮储银行签署战略协议,共同推动“气象×金融”服务新模式。这份带有官方背书的“气候体检报告”,正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气候友好、绿色可持续的农业领域。
打造“全产业链”服务
助力八闽粮满仓
盛夏时节,屏南县南湾村的千亩梯田绿浪翻涌,农民们正抢抓农时进行田间管理。一糯千金合作社理事长邱桂敏站在田埂上,望着连片稻田满怀期待:“今年稻子长势好,多亏了邮储银行及时送来的‘及时雨’!”
去年,资金短缺一度让她愁眉不展。邮储银行屏南县支行信贷团队穿行稻田间摸排需求,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绿色通道”,高效完成调查审批,短短几天便将40万元信贷资金注入合作社,保障了农资投入,也为丰收打好了基础。
今年入夏,屏南县频繁出现高温与强降雨交替的异常天气,稻田灌溉和病虫害防控压力陡增。邮储银行屏南县支行信贷团队第一时间走访合作社,实地查看稻苗长势、沟渠排水情况,现场评估抽水设备与农药化肥资金需求,以金融力量守护秋粮生产。
一粒粒金黄的稻谷从农田收获后,便被送入加工厂。在福建九龙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九龙山米业”)的厂区内,一辆辆满载金黄稻谷的运输车正排起长队,现代化加工线全力运转,经过去壳、碾米、抛光等工序,最终产出晶莹洁白的优质大米。作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九龙山米业建有4万吨粮食储备库,是维护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针对秋粮收购季节集中性的资金需求,邮储银行连江县支行主动对接,自2023年以来持续为企业提供农业龙头贷款、“U粮易贷”等产品,为企业授信增信,确保稻谷收购、加工及仓储管理等秋收工作顺利进行。
眼下,秋粮生产进入关键冲刺期。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将保障秋粮安全作为当前重要工作,将金融服务贯穿粮食生产的全产业链,让丰收的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和增值。围绕粮食“产、购、储、销”全链条,创新推出“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通过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常态化深入田头、粮站、加工厂,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充分运用“极速贷”“农业龙头产业贷”“U粮易贷”等多元化产品和“无还本续贷”方式,满足产业链上不同主体的融资需求,提供充足、持续的资金支持;简化涉农信贷审批流程,严格执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机制,确保关键农时金融服务“不断档、不减速”。
赋能“地标特产”发展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福建是地理标志产品大省。地理标志不仅是区域的“特色名片”,也是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早在2023年,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福建银保监局、省文旅厅联合发布《关于金融赋能地理标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通知》,助力地理标志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丹桂之乡”浦城县,每年九月至十月,丹桂绽放,香动全城,形成一片迷人的“金色花海”。浦城丹桂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4年鲜桂花产量超过50万公斤,面积达7万余亩,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成立于2004年的福建木樨园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木樨园公司”)是一家集桂花、薏米等农作物种植加工及食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总经理徐良华作为省级非遗“丹桂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四十多年坚守丹桂事业,带领企业建成610亩自有基地,年加工能力达1500吨,开发出桂花茶、薏米、酸枣糕等二十多种产品。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企业原料收购资金压力凸显。今年9月,邮储银行浦城县支行主动对接、迅速审批,为企业提供200万元信贷支持,有效缓解流动资金难题,支持企业扩大生产。
公司还以“基地+农户+订单”模式,在浦城县黄毕村成立了九牧薏花园蔬果专业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田,带动农户统一种植、规范管理。每到收获季,企业以保护价收购桂花、薏米、酸枣、果树等农产品,真正实现“物有人收、价有保障”。
木樨园公司的稳健发展,正是邮储银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地标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积极依托福建省地理标志产业资源,推动地标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一方面推进特色产业场景精准服务,围绕优势产业链上下游穿透式开发的思路,持续开发“福”系列产业贷,打造茶、海、林、果、菌、商、医、畜、粮、纺等特色产业贷款,截至2025年8月末,贷款余额超50亿元。推进“邮政惠农进万村”活动,围绕“福建茶叶”“福建海鲜”等9个总部级重点产业,实现“一产业一方案”。另一方面,发挥邮银协同优势,围绕产业强村、人口大村,聚焦“村、社、户、企、店”五大客群,以“产业+金融”为方向,以“乡村振兴人才贷”为切入点,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截至2025年8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918亿元,新增超30亿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以持续创新的金融产品、精准直达的服务机制,将“金融活水”引入千村万户,浸润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产业。未来,该行将继续深耕农业农村领域,进一步拓展服务边界、深化产业链金融,为福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更强劲、更温暖的邮储力量。
12:18 | 哈尔滨香坊区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 |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