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区域 > 正文

四川内江市金融“及时雨”润泽消费“上行线”

2025-05-12 15:22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网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罗巧俐 王芳 楚淇蒙

    今年“五一”假期,四川内江市共接待游客292.84万人次,同比增长9.96%;旅游综合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11.2%。从以旧换新的“焕新优惠券”到覆盖全客群的“便民快贷”,从“医、食、住、行”等生活智慧场景到普惠小微企业产业链批量服务场景,消费市场的活跃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润泽。

    人行内江市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大力提振消费、扩内需相关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场景打造,积极推动相关金融促消费举措落地见效,主动配合财政部门支持消费贷款贴息,金融“及时雨”款款而至,各金融机构纷纷响应,投入“真金白银”提振消费,助力全民消费走出“上行线”。

    据人行内江市分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内江市住户消费贷款(不含住房贷款)同比增长17.2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31个百分点。

    助力沉寂景点火爆“破圈”

    从内江市中区黄河湖区“川南大草原”重新成为热门打卡地的“文旅经济”,到资中县杨柳滩风景区“生态农庄”的生态变现,再到普惠金融与民生消费的精准耦合,人行内江市分行以多元路径探索着金融赋能消费的“破圈”之道。

    “我们内江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大草原,特别是大草原的粉红火山看起来太浪漫了!”回味着川南大草原的美景,游客刘女士感慨道。有谁会想到,前几年还是“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川南大草原,今年春节期间会迎来人气“爆棚”。此前,由于内江周边地区文旅产业迅速崛起,加之川南大草原服务设施陈旧落后,来景点游玩的人门可罗雀。

    据悉,人行内江市分行围绕美丽内江建设规划,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推出多样化金融产品,帮助内江文旅产业服务升级。当地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分支机构共向川南大草原等景区投放贷款1035万元,用于景区设施修缮和项目拓展。同时,四川银行内江分行推出“文旅一卡通”,累计发放7万余张,为消费者提供包括川南大草原在内的120个景区免费服务。在众多金融机构的支持下,景点绝处逢生,今年春节期间,川南大草原累计接待游客近11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消费约2400万元,“老景点”成了“新网红”。

    川南大草原沉寂数年“翻红”的背后,是人行内江市分行引导当地金融机构助力内江市打造一批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服务消费市场主体的一个缩影。去年,当地两家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加大对住宿餐饮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累计向高端酒店等住宿餐饮行业投放贷款近2000万元,帮助住宿餐饮产业转型升级,增添更多配套设施,提升客户消费体验满意度。

    “支付新场景”激发消费活力

    从养老消费场景点亮银发经济,到超市琳琅满目的“甜城味”特色商品助燃“城市烟火”,多维度“数币”消费场景打通了支付服务便捷通道,满足了市民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推动实现“甜城特色”文旅应用场景创新。

    据了解,人行内江市分行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做好“银发经济”“烟火经济”的走访对接,为广大市民提供更贴心的消费场景。全市打造支付适老示范化网点6个,在全省首批实现“一县一点”示范化网点全覆盖;利用金融工具“套餐”,引导3家金融机构投放贷款4290万元,支持市县三个养老建设项目,构建康养一体多维度消费新生态。四川银行、成都银行等在内江的分支机构发挥支付便利化的条件和作用,优化金融产品服务功能,联合大型商圈、重点乡镇开展综合消费“满减”活动,激发消费市场新动能,激活消费市场新活力。

    当地各金融机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力打造“数币”消费场景。比如,农行内江分行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围绕内江万达、威远万达、资中城市茂等知名商圈,推广应用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丰富高端信用卡权益服务,构建加油洗车、美食商超、优惠观景、线上支付等消费场景。

    人行内江市分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内江市累计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67.52万个,流通金额11.43亿元;落地场景数3.98万个,支持“数币”商店门户数6.55万户;数字人民币试点运营成果综合得分排名连续三个月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我们将持续发挥好金融‘及时雨’的作用,引导当地金融机构通过消费、生产两端发力,以金融之力润泽消费‘上行线’,为提振消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人行内江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