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沛原
湖北阳新县,素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湖北省阳新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现代化目标,以“一壶油”产业为抓手,全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在此过程中,湖北阳新农商银行以精准的金融活水,持续润泽油茶产业,为其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户一策 荒坡结出“致富果”
在排市镇万亩油茶核心区,种植户王义禧正忙着采收,其腰间编织袋渐满,指尖动作娴熟,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的脸上。“五年前,我想承包60亩荒山种油茶,连购苗款都凑不齐。多亏阳新农商银行那20万元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他轻抚油茶树感慨道。
正是这笔资金,帮他度过了油茶生长的漫长周期。如今,树已挂果,王义禧坦言:“一年纯利润至少有六七万元,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王义禧的故事,是阳新农商银行“一户一策”精准支持种植户的缩影。自2020年起,该行针对油茶种植特点和农户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陆续推出“亲情农贷”“农e贷”等纯信用、低利率、长期限的信贷产品,并为种植、养殖农户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全面推行“301”线上服务模式,确保农时资金及时到位。今年,该行进一步创新推出“油好贷”,客户申请该贷款产品50万元以内可实现纯信用融资,超出部分可搭配担保或抵押,真正将足额、便捷、实惠的金融服务送至田间地头。
五年来,阳新农商银行累计支持516户种植户与合作社发展,发放相关贷款1.97亿元。在金融的有力支撑下,阳新油茶种植面积已突破35万亩,年产值达12亿元。曾经的万亩荒坡披上绿装,化作农民增收的“致富园”。
培优龙头 串联产业“共赢链”
过去,阳新不少油茶农户自产自销,茶果多由小作坊加工再自行外销,不仅销路不稳,价格也难以保障。
为推动油茶产业从分散走向集约,阳新农商银行聚焦“聚链强链”,按照“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的思路,着力支持油茶产业核心企业做强,并以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户共同发展。
位于陶港镇的阳新富川油脂有限责任公司便是这样的“领头雁”。作为“富川山茶油”湖北省著名商标的持有者,其产品已成功进入北京、上海等地超市。通过“专家技术顾问+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该企业带动周边2600多户农户实现就业,年均助农增收1560万元。今年,随着订单大幅增长,该企业急需扩大种植与采购规模,却面临资金周转压力。
阳新农商银行组织员工主动上门,用“信用+数据+财政”组合拳帮企业解困,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销售流水、纳税记录和品牌溢价,向其迅速发放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500万元,及时缓解了企业资金困境。
“这笔钱将用于新增2000亩油茶基地和建设鲜果仓储中心。”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明年产能能提高30%,并可再带动160户农户就业。
如今,阳新富川油脂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实现了产能与规模的扩张,还与6家合作社、40余户农户签订油果收购协议,将“订单”直送农户手中,更通过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使油茶果从“初级农产品”升级为“高端精品油”,实现了附加值成倍增长,真正串起了一条农户持续增收的“共赢链”。
产旅融合 油香飘出“新味道”
“大家看,这漫山遍野的油茶花,洁白如雪,清香扑鼻。”在排市镇王垴村的茶花坞景区,导游正带领游客穿行于油茶园中。丰收季节,这里不仅可体验采摘乐趣,还能品尝农家菜肴、参观油茶文化展览。游客的欢声笑语与油茶的馥郁芬芳交织,构成乡村最美的图景。
这番热闹景象,同样离不开金融支持。在助力油茶种植与加工的基础上,阳新农商银行进一步支持王垴村嫁接1.2万亩茶花,将油茶林打造为生态景区。该行支持的企业三元实业也顺势开发出系列油茶文创产品,让油茶从“经济作物”延伸为“文旅IP”。如今,游客纷至沓来,当地农家乐预订火爆,农户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的新活力在此充分涌动。
“从种植采收,到加工销售,再到文旅融合,我们的金融服务始终紧跟产业链延伸。”阳新农商银行董事长张青松道出了该行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核心逻辑。
截至目前,阳新农商银行已累计向“一壶油”产业链投放贷款2.6亿元。这股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不仅染绿了阳新的山野,更将醇厚的“油茶香”酿成了乡村振兴的“甜美果实”。
(通讯员张云召对本文亦有贡献)
| 12:18 | 哈尔滨香坊区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 |
|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