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乡村振兴路上,不起眼的“土疙瘩”也能变成“金宝贝”。杭州建德寿昌镇的丝瓜就是如此:前几年村民零散种植,丝瓜顶多在镇上卖三块五块一斤;如今田埂上排满钢架大棚,地头货车忙卸货,村口小卖部摆着“寿昌糯米丝瓜”礼盒,村民们笑着说:“多亏建德农商银行,帮咱把‘小丝瓜’做成了‘大产业’!”
目前,寿昌镇正在打造大塘边村丝瓜现代化产业集群示范区。建成后,全村丝瓜种植面积将突破1000亩,成为杭州地区最具规模效应的丝瓜产区之一。从扶小到做大,再到产业链,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建德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一直源源不断。
银行主动送“活水”
寿昌镇的糯米丝瓜,口感甜糯,品质出众,近年来在杭州市场颇受欢迎。可前些年没规模,村民守着好货难赚钱。几年前,种植户黄师傅想扩建大棚、添灌溉设备,一算要几十万元,积蓄不够,计划搁置。
建德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了解到情况后,跟着黄师傅踩田埂、聊规划,用了三天时间成功发放丰收小额普惠贷款30万元。拿到钱的黄师傅将种植棚从8个大棚扩大到40个,种植面积扩大到30余亩,当年丝瓜产量翻番,卖到城里超市,收入比过去两年总和还多。
看到黄师傅赚钱,其他村民也想种丝瓜,却怕贷款手续复杂。建德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继续上门,手把手教填表、讲政策,建立微网格,一年多时间,大塘边村丝瓜种植面积从百亩扩大到500多亩,成了名副其实的“丝瓜村”。
助农解忧扩销路
农产品丰收时,最怕滞销。寿昌镇的糯米丝瓜也曾遇到这样的尴尬。“去年夏天,丝瓜丰收,镇上卖不完,当时很忧愁。”村民李大姐向记者介绍。
看到村民大半年的心血无法回本时,建德农商银行一方面推出“创业贷+资源对接”打包服务,支持创业青年通过“市区地推+团队采购+朋友圈推广”等多元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其中返乡大学生小雷的家庭农场在金融支持下,实现销售范围从杭州扩大至长三角城市群。
另一方面,建德农商银行在信贷投放中重点倾斜“属地企业+村集体+强村公司+农户”模式的经营主体,助力寿昌镇“十里寿昌江”联合体打造丝瓜产种销“一站式”平台。今年,建德农商银行针对联合体中的销售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已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800万元。
村子变样奔共富
随着寿昌丝瓜销路打开,如何提升附加值,让丝瓜产业真正扎根乡村、带动村民长期增收,就要推动产业从“产销端”向“加工端”延伸,为产业链装上“增值引擎”。
为解决丝瓜加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建德农商银行大力推广“共富农安贷”特色信贷产品。
“‘共富农安贷’是一款信用贷款产品,主要面向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最高额度300万元,在利率方面,最高可享受100BP优惠。”建德农商银行寿昌支行叶建新对记者表示。
在金融支持下,部分企业落地丝瓜净菜加工项目,将新鲜丝瓜清洗、切片、检测后,搭配本地鸡蛋制成“丝瓜鸡蛋套餐”,通过净菜自动贩卖机进驻小区、商超、便民服务中心。这种预处理产品售价比传统鲜丝瓜高,且24小时内可直达杭州精品超市,大幅提升了产品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
另外,建德农商银行还为加工企业提供设备更新贷款,支持其引入自动化分拣、真空包装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产品标准化水平。
如今的大塘边村,千亩大棚连成片,冷链仓库里丝瓜待发货,村口开起“丝瓜宴”农家乐,游客忙着采摘、尝鲜。2024年,大塘边村丝瓜产值超1100万元,与周边山峰村等村集体形成了蔬菜种植产业带。而建德农商银行用稳定的金融供给守护“藤蔓上的致富路”,已成为寿昌镇丝瓜产业升级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通讯员叶露对本文亦有贡献)
12:18 | 哈尔滨香坊区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 |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