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农信 > 正文

做产业发展的“金融合伙人”——云南富源县联社探索产业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2025-10-13 14:24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网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金秋时节,云南富源县千亩魔芋种植基地里,饱满的魔芋茎秆笔直挺立,顶端结出的果实裹着淡紫色绒毛,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魔芋,这一看似普通的作物,已在富源县培育出年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蓝海。从“中国魔芋之乡”到“全国魔芋产业重点县”,富源县这张“金色名片”的背后,始终活跃着富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称“富源县联社”)的身影——作为当地产业发展的“金融合伙人”,富源县联社以多年的坚守与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扶持拓荒者见证企业十年蝶变

    “没有富源县联社的10万元贷款,就没有佳芋食品的今天。”云南佳芋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陈丽艳向记者谈及企业初创时的困境时,仍感慨万千。

    2013年,陈丽艳的魔芋加工作坊正式起步,小作坊经营模式与资金短缺一度令企业濒临停滞。“跑了不少地方,都没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我都快放弃了。”陈丽艳介绍称,就在此时,富源县联社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实地调研后为她发放了10万元贷款,让企业重焕生机。

    此后的十余年里,富源县联社根据佳芋食品的不同发展阶段调整信贷支持,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持续赋能。2023年,佳芋食品已成长为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在计划扩产时,又遇到1000万元资金缺口。富源县联社在短时间内完成调研审批后,贷款顺利到账。

    “从10万元到1000万元,增长的不只是数字,更是十年风雨同舟所凝结的深厚信任,是对‘支农支小’初心最深沉的守护。”富源县联社相关负责人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这是富源县联社金融陪伴本土产业从“幼苗”长成“大树”的缩影。

    赋能生力军注入产业升级动能

    如果说佳芋食品见证了富源县联社的“长情”,云南乾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则彰显了该联社服务的“精准”。

    这家新锐公司由精通魔芋种植的道林江与营销能手宋志高联手创立,剑指魔芋精深加工这块高附加值市场。在2023年的收购旺季,200万元的流动资金缺口成为公司发展的“拦路虎”,富源县联社通过精准的产业“CT扫描”后,为其及时、精准地授信。

    “我们是新企业,财务报表不够‘好看’,一开始担心贷款难批。”道林江向记者坦言。

    在放贷之前,富源县联社并未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查,而是对企业做了一次产业“CT扫描”:核查公司与下游大客户的真实交易流水,通过8个月的电费明细反向测算生产线运转与产能潜力。面对借款人征信报告中的几次小额逾期记录,他们没有简单回绝,而是依据“尽职免责”细则,结合其团队行业经验与良好合作记录,授信审批委员会达成共识——“支持乾升公司,就是支持富源魔芋产业升级”,最终,富源县联社为其及时发放了200万元贷款,助力该企业完成原材料收购,将魔芋精粉、膳食纤维等产品如期推向市场,为产业链延伸注入了“新质”动能。

    这两个故事只是富源县联社赋能魔芋产业发展的缩影。截至目前,富源县联社魔芋产业贷款余额达1.45亿元,惠及1596户。这股金融力量,如一张细密的网络,覆盖了田间种植户、初加工合作社、精深加工领域龙头企业,精准滴灌着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最好的风控是与产业共生共荣,最好的业绩是百姓的笑脸与钱袋。”富源县联社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作为地方金融机构,该联社将始终坚守“支农支小”主责主业,以更精准的服务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让金融活水滋养乡村振兴,书写“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新篇章。

    (通讯员黄合建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