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农信 > 正文

云南会泽农商银行金融活水润乡野 谱写产业振兴新篇章

2025-08-30 16:09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余连斌

    云南会泽县,初秋的田间地头尽是丰收的序曲——娜姑镇的软籽石榴压弯枝头,待补镇的草莓大棚里绿意盎然,大桥乡的中草药田随风起伏,驾车乡的马铃薯田块规整如毯……云南会泽农商银行的金融活水,润泽出这一幅幅产业兴旺的图景。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该行紧扣会泽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新思路,聚焦地方特色产业精准施策,以信贷支持为纽带,为乡村振兴谱写出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果香满枝

    活水浇出“致富果”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走进娜姑镇盐水村,只见成片的石榴园里,饱满的软籽石榴挂满枝头。

    “要是没有农商银行的贷款支持,我这450余亩石榴园根本无法建立。”盐水村软籽石榴种植户李荣江指着身后的果园告诉记者,以前他的种植面积不足20亩,产量低、收益薄,是会泽农商银行155万元的贷款,让他能引进新品种、购置先进灌溉设备,规模一举扩大20多倍。

    娜姑软籽石榴以饱满多汁、清甜爽口闻名遐迩,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一张名片。近年来,会泽农商银行深入调研娜姑镇软籽石榴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为种植户提供信贷支持。截至今年7月末,该行已累计发放石榴贷款760笔、金额超1亿元。在信贷活水“浇灌”下,娜姑镇培育出100亩至500亩石榴种植户67户,500亩至1000亩石榴种植户9户、1000亩以上石榴种植户4户,100亩以下的零散种植户不计其数。石榴产量也逐年攀升,品质大幅提升,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

    从石榴园转战待补镇的草莓大棚,另一番忙碌景象映入记者眼帘——农户们正在采摘新鲜草莓,准备通过冷链发往全国。

    “待补镇是全国最大的夏季草莓生产基地,市场份额占全国80%,这‘甜蜜事业’离不开金融支持。”待补镇草莓种植大户吴自平向记者道出了心声。今年,为扩大种植规模、建设冷库,他向会泽农商银行待补支行申请的18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获批。

    “过去的村民大部分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这几年开始种植草莓后,大家都在家门口挣钱。”吴自平坦言,没有资金支持,就没有待补草莓产业的今天。

    会泽农商银行聚焦草莓产业发展,紧盯农户需求,优化金融服务,助力合作社、农户、冷链、物流等草莓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截至7月末,该行已累计支持草莓种植户1926户,发放贷款2112笔、金额3.57亿元,还支持14户小微企业获贷1760万元,让“小草莓”撑起了“大产业”。

    药香蔬绿

    金融激活“生态宝”

    沿着山路走进大桥乡,中草药田镶嵌在高原山地间,当归、党参的清香扑面而来。

    “农商银行的贷款让我们有了底气,现在中草药不愁销路、利润可观。”当地中草药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依托曲靖市“三区四业九带”农业规划和会泽高原气候优势,大桥、大海等乡镇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会泽农商银行主动对接种植户、合作社与药企,截至7月末已累计发放中草药贷款638笔、金额8708.1万元。

    信贷支持不仅让“本草”飘香,更让“辣椒红”点亮了乐业镇的产业版图。在乐业镇一家辣椒加工厂内,崭新的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加工厂负责人感慨道:“以前资金紧张、设备老旧,生产规模受限。会泽农商银行提供贷款支持,让我们更新了设备、扩大了生产线,现在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为推动乐业镇辣椒产业发展,会泽农商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发放辣椒种植、收购、加工等环节贷款344笔、金额4737万元。

    现如今,乐业辣椒产业已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带动了大量农民就业增收,辣椒产业成为了当地农民的“致富宝”。

    同样受益的还有大井镇的蔬菜产业。在大井镇蔬菜种植基地,新鲜的瓜果蔬菜正被装车发往外地。截至7月末,会泽农商银行已发放蔬菜种植贷款3521笔、金额6.45亿元,让大井蔬菜凭借“新鲜、绿色”优势畅销市场,成为农民的“生态增收宝”。

    薯丰粮稳

    信贷托起“丰收梦”

    “今年马铃薯长势特别好,再过段时间就能丰收了。”在驾车乡马铃薯种植基地,种植户王大哥指着连片的薯田满脸喜悦。

    记者了解到,驾车、火红等乡镇是会泽马铃薯主产区,此前因资金不足,种植规模小、效率低。会泽农商银行针对马铃薯产业特点精准投放贷款,已发放马铃薯种植贷款2笔、金额150万元。

    “贷款帮我们购买了优良种薯和播种机,现在种植马铃薯又快又好。”王大哥说,在金融支持下,驾车、火红的马铃薯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不仅如此,会泽农商银行还持续为粮油等基础产业注入动力——通过优化信贷服务、创新“党建+产业+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既保障了“米袋子”产品供给,又带动了农民稳定就业。

    在该行金融支持下,当地马铃薯产量质量双提升,农民人均年收入稳步增长,让“粮稳民安”的基石更加牢固。

    “我行通过持续加大对地方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金融赋能作用,让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的目标逐渐成为现实。”会泽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下一步,该行将继续深耕农村金融领域,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在会泽的乡村大地上,续写更多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新篇章。

    (通讯员丁培荣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