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这座被山海环抱的闽南古城,既藏着千年雕艺的匠心底蕴,又奔涌着产业兴城的鲜活动能。“中国石雕之都”“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校服名城”等美誉里,石雕、建筑、雕艺、校服等特色产业如繁星聚辉,共同勾勒出区域多元共生、活力涌动的经济发展图景。
作为扎根本土的金融力量,惠安农信联社始终与这片土地的脉搏同频共振。在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惠安农信联社坚持立足区域经济特色,通过深化“多社融合”战略、创新“1+N”四维服务模式、精准滴灌政策红利等举措,构建立体化金融服务生态,以“金融活水”浸润产业蓬勃生长。
至2025年6月末,惠安农信联社对区域“3212”工程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及小微企业授信金额超2100户、资金超39.8亿元。这份金融“滋养”赋予了惠安产业兴城、传统与创新交融更强的底气。
搭台唱戏:推动“产业链”串珠成链
走进惠安螺阳镇的校服产业园,缝纫机声此起彼伏。这里年产校服占全国三分之一,却长期面临“大产业、小企业”的困局。“想买标准厂房扩产,可首付就压得喘不过气。”校服厂老板陈斌在堆满面料的办公室苦笑。
惠安农信联社产品经理带来解决方案:300万元“链易贷”购置自动化裁床,叠加427万元“厂房易贷”盘下4500平方米新厂区。三个月后,新厂房里的吊挂生产线高速流转,产能翻倍让校服厂老板陈斌接下当地知名教育集团百万订单。
针对产业链上不同生态位的企业,惠安农信联社打造出“链易贷+N”产品矩阵:初创企业适用“政策金融包”解决首贷难题;成长型企业通过“园区金融”购置标准化厂房;龙头企业则配套“专精特新贷”助推技术攻坚,目前,已帮助14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
为进一步打通市场主体信息壁垒,破解特色产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等问题,惠安农信联社深化实施省联社“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战略,健全支持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体系,秉承“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原则,深入开展“党建+金融”双基联动活动,持续整合资源信息,汇聚多方合力,持续拓展业务发展“朋友圈”,畅通产业金融“快车道”。
构建“利他共生”平台。结合邻里中心“1+6+X”模式与省联社“五位一体”网点及福农驿站建设理念,携手东桥镇商会建成全市首家“福农·商会之家”,并为商会51家企业办理授信,金额1.31亿元。打造全市首家“党建+金融+门口校服”主题银行,探索“党建+金融+行业+产业链”服务模式,与螺阳镇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国校服基地产业园项目授信6亿元,发放“校服贷”超1.2亿元。深化对台金融服务,创新对台金融“五专机制”,联合泉州台商投资区党群工作部、台胞台企服务中心打造“台胞台企服务驿站”等。
构建“战略合作”平台。针对辖内产业种类多样、协会商会等社会经济组织繁多等特点,惠安农信联社积极对接入驻辖内行业协会论坛、各乡镇商会成立、政府重要会议活动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惠安县政府、组织部、供销社等13个单位,以及全辖所有乡镇、惠安青商会、粮果蔬产业协会、石雕石材协会、校服协会等9个商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综合授信超80亿元;与泉州台商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签订了《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福农综合服务平台下属子系统的上线使用,完成服务辖区内1356户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强化“银政互联”,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联合辖区内两个行政服务中心拓展获客渠道,精准对接融资需求,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发挥“金服云”“信易贷”等2大平台信息优势,持续加大对辖内实体经济客群的金融服务力度,至6月末,通过“金服云”平台关注企业融资需求3909笔,授信户数3787笔,授信总额50.45亿元,放款户数3730笔,放款总额48.25亿元;通过“信易贷”平台帮助需求企业解决融资1.36亿元。
聚沙成塔:助力“创新链”老树新发
在惠安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惠安科技发展公司的车间正上演“机器革命”。五年前的家庭作坊,如今已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每次技术迭代都是生死考验。”总经理林丽指着正在组装的五轴加工中心坦言。年初为突破激光切割技术,惠安农信联社不仅为其发放200万元“专精特新贷”,更对其在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为其上下游的3家企业增加了授信规模,并给予定向利率优惠政策支持,进一步助力降低融资成本。
在惠安农信联社的金融支持下,该企业得以顺利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增长。如今,该产业链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发展态势,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逐渐成为惠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金融不是雪中送炭,而要成为产业升级的氧气。”从家庭作坊到智能工厂,从代工贴牌到出海抢单,惠安农信联社以“1+N”四维服务构建起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当数控雕刻机的激光划过千年石雕,当智能裁床剪开校服产业新蓝图,惠安农信联社用一笔笔信贷资金揭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密码。
用好“政策工具”。抢抓“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支持政策窗口期,结合推进重点对公客户走访活动,逐户靠前对接满足辖内84家专精特新企业资金需求,进一步助力打响专精特新品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价值转化运用工作,发挥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引导作用,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组合贷款等信贷金融产品,促进“知产”变“资产”“资产”创“效益”。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6370万元,并成功落地了第二期全省农信系统首笔及第三期全省首笔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累计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35亿元。
创新“山海产品”。立足惠安山海要素资源,因地制宜,全方位满足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和台胞台企金融服务需求。针对金融助力“闽台融合”需要,推出“惠台贷”“台企快服贷”“台胞信用卡”等台胞台企专属信贷产品。针对本地特色产业,发放建筑业和校服业贷款超28.7亿元;针对标准化工业(产业)园区建设,面向首批园区内购买工业厂房的中小微企业创新发放“福工厂房易贷”2.24亿元等。
打造“专业团队”。组建助农直播团队,主动与惠安县4家“乡村好货馆”合作,打造“好货馆+福农e购+助农惠企直播”新型助销模式,至6月末,累计与39户商家开展合作,上架182种产品;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团县委、乡镇政府、电信惠安分公司、福农e购入驻企业开展40场“福农e购”线上助农惠企直播,为全省农信系统开播次数最多的行社,直播间共计销售7844件,销售金额38.15万元,累计观看人数超10万人次。组建“农信骑手”金融服务队深入城乡一线,全面推广“厂房易贷”“新农直通贷”“乡村振兴贷”等金融产品;组建3个小微企业专营服务机构“微贷中心”,集中服务小微企业,一方面作为“特种部队”突击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推动内部形成“鲶鱼”效应,自“微贷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新增拓展小微企业贷款415户,新增投放贷款6.04亿元。
育种蹲苗,培植“人才链”厚土沃壤
近年来,惠安农信联社主动融入泉州市人才强市战略工程,纵深推进人才“港湾计划”,坚持以“人才带动产业发展”为理念,不断激发政策效应,集聚人才创新要素,优化引才留才生态,深入实施“涌泉”金融服务行动,深化金融服务来泉留泉资金保障和融资渠道,为助力人才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壮大注入强劲动力。
助力“留才引才”。针对人才创新创业不同阶段的差异化需求,不断丰富“涌泉”行动金融服务内涵,为来(留)惠创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技术能手等“涌泉”行动各类人才量身打造“涌泉卡”“涌泉贷”,以金融生态优化赋能聚势,助力人才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壮大;聚焦高层次人才、工艺美术大师等重点产业链人才客群,持续优化提升“人才”综合服务,大力推广“人才贷”“乡村能人贷”“创业担保贷”等专属系列信贷产品,助力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至6月末,累计办理“涌泉贷”“人才贷”897户、余额2.02亿元。
深化“平台合作”。融入地方人才战略,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共建多元化服务平台,联合惠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设立“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金融服务驿站”,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拥军贷”专属产品,为退役军人企业家提供专属授信和创业指导;联合惠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金融服务驿站揭牌暨签约活动,目前已累计发放退役军人“拥军贷”1985笔、金额1.78亿元,军创企业贷款8笔、金额2659万元;作为“福建省大学生实习基地”,每年提供100个实习岗位,涵盖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领域,通过“一对一”导师制、主题团日活动、政策宣讲实践等方式,帮助青年学子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积极参与文旅人才培育,在第三届美食节上为文旅企业授信3亿元,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助力青年人才创业项目推广,带动文旅消费升级。
构建“互融生态”。以“涌泉”行动服务中心为载体,惠安农信联社举办形式丰富、内容务实的人才服务主题活动,如开展金融知识讲座,由金融助理深入解读金融政策与理财知识,助力人才提升金融素养;“金融夜校”则以接地气的形式,将金融知识与政策宣讲送到新市民群众及青年创业者身边,现场提供一对一金融咨询、业务办理等。目前,已累计开展理财沙龙、“涌泉贷”和新市民贷推介会、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超130场,切实搭建起人才与政府、行业专家、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形成人才集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
浚渠通流:畅通“资金链”源头活水
黄塘镇的午后,橡胶热压气味弥漫街巷,在惠安农信联社眼中,这个鞋材产业带恰似活体生态系统。去年十月,惠安鞋材企业主王永胜在“一链一专场”融资对接会上获得200万元贷款。农信骑手服务队顺藤摸瓜,两周内走访其上下游七家企业,最终为两家配套厂商投放500万元“链上快贷”;更意外的是,经惠安农信联社牵线,推动形成良性互动、链上互通的“小链圈”,通过“链主+金融”的双轮驱动,助力鞋材产业形成“龙头引领、配套跟进、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效应。王永胜的EVA原料供应商与隔壁镇鞋面厂达成合作,省去15%物流成本。
现在,在惠安农信联社41个网点和3个微贷中心构建的“一社一链”网络下,这样的产业微循环正在全县复制,至6月末,带动黄塘当地29家鞋企获贷4237万元,产业聚集度提升37%。
惠安农信联社开展“农信骑手”金融服务队“1+N”链易贷模式助力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专项行动,即:以“农信骑手”金融服务队对接服务全辖N个重点产业链、为链主及其上下游企业配套提供N种系列产品、适度放大产业链内N家链上企业整体授信额度规模及利率优惠幅度的信贷服务模式,全面聚焦辖内“石化”“校服”“石雕”当地“三大”主导产业链信贷需求,以“金融活水”助力地方产业蝶变升级,至6月末,已为“三大”产业链企业发放贷款371笔、金额7.17亿元。
服务“园区经济”。主动靠前对接辖内惠安经济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泉惠石化工业园和惠安台湾农民创业园“四大”园区入驻企业,结合企业不同发展周期需求提供“福工·厂房易贷”“福工·装修易贷”“福工·分期易贷”三大“园区金融”信贷产品支持,以更实举措书写金融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篇章,至6月末,累计已为1036家“四大”园区入驻企业办理授信业务、余额24.56亿元。
深耕“市场主体”。积极落实小微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组建专班领导小组,动员所有网点参与“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结合现有的融资对接机制,配合乡镇、村(社区)和工商联组织深入园区、社区、乡村,全面摸排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情况,收集企业融资需求,至6月末,已累计走访市场主体3.91万户,转化授信10.23亿元,其中今年已走访5280户,转化授信1.12亿元。
对接“座谈需求”。参加惠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外贸企业座谈会,与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共同为外贸企业解读政策,推介专属信贷产品等,借助各部门获取受关税战影响企业名单,精准营销“外贸贷”“商贸贷”等政策性产品,截至6月末,已累计发放“商贸贷”32笔、金额4525万元;发放“外贸贷”14笔、金额3221万元。同时,惠安农信联社以落实小微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契机,以网点为单位,联合各乡镇、村(居)、园区召开了小微融资需求座谈会,靠前对接资金需求并现场提供办贷服务,目前已累计召开两轮、超80场小微融资需求座谈会,对接营销落地93户、金额9180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落地81户、金额8350万元。
从千年石雕的匠心传承,到智能校服的产业蝶变;从台商企业的扎根生长到产业链群的协同跃迁,惠安农信联社正以金融为笔,以初心为墨,在山海相拥之地描绘金融助产、兴城富民的生动图景,书写金融赋能“四链融合”、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
12:18 | 哈尔滨香坊区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 |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