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农信 > 正文

江西庐山农商银行用金融匠心雕琢文旅之美

2025-07-06 22:34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郑长灵

    在文旅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的转型浪潮中,江西庐山农商银行以金融工匠精神深耕文旅沃土,创新构建“定制化金融方案、产融协同创新、古镇保护开发”三维战略体系。

    截至目前,庐山农商银行累计投放文旅类贷款3亿元,服务经营主体超1200家,带动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2亿元,税收贡献提升0.4亿元,就业岗位新增800余个,绘就一幅“山水与人文共舞、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精准施策

    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

    “面对景区此前设施迭代滞后、体验场景单一、流量经济转化乏力等共性难题,我行靶向破解产业升级痛点,以精准信贷支持推动‘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变。”庐山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前,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景区因设施老旧导致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不足1.5小时。庐山农商银行提供900万元“文旅振兴贷”,支持景区整体生态升级工程。如今,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服务,游客能够身临其境体验“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平均停留时间也延长至3小时,直接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至45%。

    旺季时,庐山景区日均有约8000辆自驾车涌入,停车位缺口达40%。对此,庐山农商银行以数字金融破解全域旅游“最后一公里”难题。在索道智慧枢纽项目中,该行创新运用绿色金融工具,投放5000万元贷款打造“智慧停车+无感支付+新能源补给”三位一体系统。项目落地后,200个智能充电桩实现即停即充,车辆调度效率提升60%,年减排二氧化碳150吨,助力构建全域旅游智慧生态圈。

    此外,在去年庐山市金秋促消费活动中,庐山农商银行通过“消费券+场景金融”模式,将150万元政府补贴转化为7000余笔文旅消费,带动餐饮、民宿等周边产业增收200万元,形成“金融搭台、文旅唱戏、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产融协同

    打造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双引擎

    “我行积极打造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双引擎,助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上述庐山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深入践行“两山”转化路径,助力中医药文化、非遗技艺等“无形资源”转化为“有形资产”,构建“文化传承—产业延伸—乡村振兴”价值链。

    庐山杏林文化产业园因资金短缺面临种植规模受限、产业链条断层等困境。庐山农商银行秉持大力支持本土产业发展的理念,以前瞻性的决策眼光助力新兴产业发展。该行通过组合方式授信2000万元,支持产业园建设文化体验中心、千亩道地药材基地和智慧煎配中心。金融活水激活产业动能,园区建设进度提升40%,衍生出药膳食疗、古法炮制等8大类体验业态,带动周边30余家康养民宿和家庭工坊兴起,形成亿元级中医药文旅产业。

    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庐山农商银行打造“民宿升级3.0计划”。针对牯岭镇、白鹿洞等片区民宿业存在的同质化严重、设施陈旧等问题,该行推出“民宿贷”特色产品,重点支持民宿、家庭农庄、休闲农场等受市场旅游偏好影响亟须升级改造的行业,累计发放3.5亿元支持近百家民宿、农场完成“智慧化、主题化、精品化”改造。

    如今,走进白鹿镇秀峰村,掩映在竹林松涛中的民宿各具特色。“有了庐山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我们村的民宿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村现在有31家乡宿,不仅仅有本地村民经营,今年还吸引了一名外国人在村里投资办起了一家乡宿。”秀峰村党总支书记邱望彬对记者说。

    据邱望彬介绍,改造后该村民宿的平均房价较之前提升120%,节假日预订率持续保持95%以上,成功培育出多个市场及客户口碑“双佳”的精品民宿。

    古镇新生

    金融助力古镇“焕新颜”

    聚焦东林古镇“焕新计划”,庐山农商银行通过“信贷支持+资源整合+产业运营”三位一体模式,让沉睡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文旅IP。

    庐山农商银行为东林古镇授信5000万元,支持古镇对整体建筑进行重新翻修,并扩建停车场提升游客接纳容量。改造后古镇客流量较之前增长3倍,假日经济收入占比达40%,吸引30余家新商户入驻,以金融力量重塑古镇活力。

    对承载着宋韵文脉的南康古城,该行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通过3000万元贷款支持紫阳堤遗址保护性开发,创新“古城墙+文创市集”融合模式,修复西宁老街青石巷道。改造后古城焕发“年轻态”,全面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

    从瀑布的数字化蝶变到智慧枢纽的全域联通;从杏林药香的产业新生到古镇文脉的现代传承,庐山农商银行始终以金融匠心雕琢文旅之美。未来,该行将继续以金融之笔,在匡庐山水间描绘“诗与远方”的共富画卷。

    (通讯员吴胜建对本文亦有贡献)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