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在云南陆良县田间地头与城市餐桌之间,一条由金融力量编织的“全产业链服务网”正悄然运转。今年以来,云南陆良农商银行以“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金融服务为脉络,累计向蔬菜产业注入3.66亿元专项信贷资金,串联起104家专业合作社、50家企业的生产脉络,带动全县40万亩蔬菜种植基地蓬勃生长。
这组跃动的数字背后,是金融“毛细血管”与产业“神经末梢”的深度融合,从田垄上的种苗到冷库里的蔬菜,从农贸市场的扫码支付到餐厅后厨的菜单革新,每个环节都涌动着金融赋能的温暖脉动。
陆良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深入菜苗培育基地调研金融需求 陆良农商银行供图
田垄上的“金融育苗”
精准滴灌激活种植业“最初一公里”
在陆良湾湾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百亩蔬菜地里,滴灌管道正滋润着新栽的菜苗。
“以前种菜是‘三看’——看天、看价、看脸色;如今种菜是‘三有’——有技术、有销路、有底气。这全靠陆良农商银行的金融‘及时雨’。”该合作社负责人计乔书望着整齐的菜地,向记者感慨道。
“针对蔬菜种植农户‘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我行创新推出‘七彩云菜贷’,为辖内蔬菜种植、储存、运输、售卖等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根据种植面积、品种等要素精准测算授信,为客户提供专属额度,单户信用贷额度最高为50万元。”陆良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同时,该行还联动农担公司为种植合作社、企业等提供担保服务,“七彩云菜贷”利率较普通生产经营贷款下降0.2%。该行还开通“专项服务通道”,最快半小时走完所有流程,手机上就能随借随还。
“我改建露天菜地急需资金,通过手机银行申请后,60万元贷款10分钟就到账了,就像给菜地装了‘金融水泵’,什么时候旱了,就什么时候浇。”计乔书对记者说。
车间里的“产业引擎”
全周期陪伴护航加工业“升级之路”
陆良县青山工业园区的蔬菜冷库里,三号库恒温0.5℃,流水线上的蔬菜正经历“剪根、清洗、分拣”三关。
“这批蔬菜要赶凌晨的冷链运输车,能让蔬菜‘睡着觉’奔赴市场。”冷库管理人陈主任的工作日志里,记录着陆良农商银行与企业十年来“双向奔赴”的各种场景。
从2016年首笔600万元固定资产贷款,到如今2100万元流动资金支持,陆良灿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一家“初加工小厂”蜕变为集预包装食品、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农产品初加工服务,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及应用,农业机械服务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
陆良农商银行以“项目贷+流贷”组合拳,为蔬菜清洗、冷藏、深加工等环节注入金融动能,推动县域蔬菜加工转化率大幅提升,让“田头菜”变成“高附加值商品”。
餐桌上的“场景革命”
智慧服务打通消费端“最后一米”
陆良县东门农贸市场里,张婶的菜摊前围满前来挑菜的人,扫码支付的提示音此起彼伏。
“这菜心是刚摘的,你看,这根上带着泥的卖得更快。自从办理农商银行扫码付业务后,我再也不用为找补零钱而发愁了。”她说。
从农贸市场到私房菜馆,金融场景建设正在重塑消费生态。陆良县私房菜馆御品鲜臻,老板保师傅做朝鲜蓟的手艺小有名气,朝鲜蓟炖鸡、凉拌朝鲜蓟、炒朝鲜蓟……面对不同客户群体,这家私房菜馆定期研发新菜单,为不同年龄段的客群提供更好的美食体验。
“现在我们不用纸质菜单手写点单,在这个收单系统里,我们上传菜单后就可以直接点单,用餐后直接结算,很方便。”保师傅告诉记者,“陆良农商银行设的这个收单系统,不仅能线上点菜,还能进行会员管理,可以看出不同客群的用餐偏好。”
陆良农商银行的金融场景建设已帮助像保师傅这样的餐厅以及商超、学校等群体共计50户,让“田间菜”到“餐桌味”的链路更加便捷。
今年以来,该行涉农贷款投放额达25.29亿元,其中近15%流向蔬菜产业全链条,让“蔬菜绿”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
(通讯员袁碧倩对本文亦有贡献)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镇平农商银行提升小微企业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