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农信 > 正文

又一农商联合银行将组建 “1+7”市场体系受业内关注

2025-05-08 14:36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公众号 

    本报记者 郝飞

    日前,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广东省农信联社”)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简称“年报”)。年报披露,广东省农信联社将突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严格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工作。

    广东省农信联社于2005年设立,由广东省内4家地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95家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自愿入股组成,是根据广东省政府授权,履行对辖内农商银行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的金融机构。

    近年来,广东省农信系统的改革持续推进。目前,广东省内市、县级农信联社已全部改制为农商银行。其中,广州农商银行、珠海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顺德农商银行、南海农商银行等先后脱离广东省农信系统,由当地政府直接管理,与广东省农信联社共同形成“1+7”市场体系。

    2024年7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召开的2024年年中工作座谈会提出,巩固广东农合机构“1+7”市场体系。据此,在广东农信改革的探索、推进和实践中,即将组建的农商联合银行或将进一步推动、巩固并完善广东农合机构“1+7”市场体系。

    在各省农信改革的过程中,广东“1+7”市场体系的做法颇具特色,因此受到了市场关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广东省农信系统形成的“1+7”市场体系,既保留了省级农信联社的战略协同功能,又通过7家头部农商银行“脱钩管理”实现属地管辖,形成“统分结合、错位发展”的良性生态。

    袁帅认为,“1+7”市场体系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有如下优势:首先,7家农商银行脱离广东省农信系统后,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更趋市场化。这种“统分双轨”模式,可避免“一刀切”管理导致的效率损耗。其次,7家头部农商银行依托属地经济特征形成差异化服务模式,可有效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此外,7家农商银行借助地方政府信用背书与市场化风控手段,构建起“政府增信+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模式,可更好地实现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发展速度”与“安全质量”的动态平衡。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认为,广东省农信系统形成的“1+7”市场体系,有利于促进各农商银行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避免因过度集中管理而导致效率低下。同时,可促进各农商银行之间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比如,在资金调配、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个农信系统综合实力。

    截至去年末,广东全省81家农商银行(不含深圳)总资产为4.8万亿元,各项存款3.75万亿元,贷款2.63万亿元,净利润为242.9亿元。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