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网-江苏讯(记者 田耿文 通讯员 宋杰)过去,在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中,“电话轰炸”“上门催收”曾是常见场景。而在江苏常熟农商银行,一场关于催收的“温情变革”正在发生:失业客户被推荐工作、滞销农户获直播带货支持、困难企业得到资源对接……这家深耕小微金融的县域银行,以“普惠金融、责任银行”的担当,组建温情催收团队,探索出一条“化风险为机遇”的普惠新路。
破局:当“催收”变成“纾困”
“银行不仅没放弃我,还帮我找到了工作!”在常熟市某制造企业车间,杨先生谈起自己的经历仍感慨不已。2024年,因生意失败,他的20万元信用贷款全面逾期,多次求职碰壁后几乎陷入绝望。
常熟农商银行温情催收团队得知情况后,并未急于诉讼,而是为他精准匹配本地企业岗位,帮助其入职后逐步还款。
创新:从“强催收”到“柔帮扶”
在风险承压的行业背景下,常熟农商银行温情催收的探索揭示了小微金融“韧性生长”的密码。
一是情感联结,倾听真实需求。“客户逾期后,焦虑往往来自经营困境,而非恶意逃债。”温情催收团队负责人陶嘉峰介绍,团队对每户逾期客户建立档案,记录家庭状况、经营痛点,通过“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方案。
二是科技赋能,精准识别风险。该行依托大数据平台,能够提前3个月预警潜在风险客户,主动介入帮扶。系统根据客户经营数据、行业趋势生成“纾困建议书”,如调整还款计划、对接供应链资源等。
三是生态共建,整合资源破局。常熟农商银行联合政府、商会、电商平台构建“纾困联盟”,比如,该行与地方人民法院联合推出“复业贷”,帮助企业重组。与商协会合作,提供就业岗位;为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引入订单资源,修复上下游合作链条。
“与传统强催收相比,温情模式的不良处置虽然周期延长了,但客户忠诚度却提升了,债务损失也降低了。”陶嘉峰表示,未来将持续提升温情催收的覆盖面,创新帮扶方式,实现与客户的共情、共赢。
从“追债者”到“陪伴者”,常熟农商银行的实践重新定义了银行与逾期客户的关系。这种“既算经济账,更算社会账”的担当,不仅化解了风险,更播下了信任的种子。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这份信任或许正是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基石。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镇平农商银行提升小微企业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