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腾空、起飞,每秒可飞行13.8米,每分钟可撒播化肥100斤——植保无人机飞过青青麦田,科技范儿十足。走进山东济宁市微山县丰源家庭农场的小麦种植基地,种植大户韩明正操作无人机为麦苗追肥。
微山农商银行信贷人员深入乡村走访调研,了解农户资金需求 微山农商银行供图
“多亏了微山农商银行给予的30万元贷款资金支持,今年我早早就添置了植保无人机,它成了我的好帮手。现在农业政策好,农商银行的金融夜校还经常请农技专家来为我们授课,指导种植管理。咱心里也有底儿了,干活更有劲儿了。”韩明信心满满地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
韩明是一名“90后”新农人。在跟随父亲销售、配送农资的过程中,他发现人工植保效率低、成本高。2023年他成立了家庭农场,在近期县里组织的新型农业实用技能培训会上,他产生了购买植保无人机的想法,但流动资金不足让他犯了难。
微山农商银行在了解到他的春耕备耕资金需求后,第一时间为其提供了定制化金融服务,助力农场购买农资、更新农业设施,并优化种植技术。有了微山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韩明的农场不仅解决了资金短缺难题,还顺利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实现从播种到采收的智能化操作。
“我是新农人,更是兴农人。无人机在作业效率、作业效果、作业适应性等方面有显著优势。从精准施药到农田测绘,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韩明说,“传统的人工施肥、播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而且播撒也不均匀。如今小田变大田,我想让无人机来进行高效率作业,用科技‘解锁’农业现代化。”目前,韩明已成立了自己的无人机植保队伍,拥有2架无人机,还将客户群体延伸到周边的沛县、徐州等县市。
乡村振兴需要的不只是情怀,更需要用科技为土地赋能。“在农商银行的支持下,今年我又承包了300多亩地,年前已经做好灌溉基础工作,现在按照农技人员的建议正在追肥,确保麦苗茁壮成长。”韩明说。
眼下,越来越多的像韩明一样的新农人,带着无人机、大数据、物联网扎根乡土,将“会种地”升级为“慧种地”,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普惠金融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小日子”,一头连着经济发展的“大盘子”。在微山湖畔的广袤原野上,在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下,不少农业经营主体正积极培育良种、研制优良的农业机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大中型灌区也在加快建设。微山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穿梭在田间地头,从“移动柜台”到田间,开辟绿色通道,审批按下“快进键”。从优化服务到创新产品,微山农商银行主动作为、精准施策,贷款更便捷、利率更优惠,确保春耕春管的顺利开展和粮食的稳产丰产。
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农户贷款2.57万户、金额73.89亿元,用于农资供应、智慧农业等方面,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通讯员卜娣娣对本文亦有贡献)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镇平农商银行提升小微企业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