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观点 > 正文

以金融担当赋能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11-09 02:59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郝飞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完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滋养,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力军,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精准有效的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锚定设施短板、构建城乡融合的金融支撑网,是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补齐乡村发展短板的关键,但其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需主动对接县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创新授信模式与资金投放机制。在授信方面,可深化银政协同合作,联合政府部门搭建项目对接平台,通过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资金等方式,完善多元增信体系,破解基础设施项目抵押担保不足难题。同时,银行宜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在资金投向上,重点聚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供水供电保障、数字基础设施延伸等领域,推动信贷资源与县域国土空间治理需求精准匹配,助力优化村镇布局,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聚焦产业振兴、打造三产融合的金融赋能链,是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银行需立足县域特色资源,构建覆盖产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县域的特色产业,推出差异化信贷产品;同时,积极支持农业与旅游、文化、电商等业态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提供结算、理财、风险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让金融服务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破解服务瓶颈、激活长效发展的金融动力源,是银行保障乡村振兴可持续推进的关键举措。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仍面临信用体系不完善、服务渠道不畅等问题,银行需从基础工作入手,优化乡村金融服务生态。

    在信用体系建设上,银行可以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深化“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将信用转化为融资便利,为守信主体提供额度提升、利率优惠等激励政策。

    在服务渠道优化上,银行可以加快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依托移动银行等渠道,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乡村末梢,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放款等流程线上化,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风险防控上,银行可以构建“产业分析+保险联动+贷后管理”的全流程风控体系,加强对涉农贷款的动态监测,联合保险公司推广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生产与信贷风险,确保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总之,银行需持续践行金融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深耕乡村市场,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