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耿文
在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大力提振消费”被再次强调。《建议》还提出了“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等具体举措。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血脉,在释放消费潜力、优化消费结构等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金融机构需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为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在笔者看来,《建议》中关于“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的安排,给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即金融服务的触角必须延伸至基层、末梢。
让消费者享受到普惠的金融服务,意味着金融服务要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笔者认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要在破除“数字鸿沟”与“信用壁垒”上下功夫。需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信用评估模型,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农村居民、新市民等能够便捷地获得消费信贷支持。同时,也为不熟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有温度、有尊严的金融服务,确保技术红利不落下任何一个人。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通过利率优惠,可以切实降低消费者融资成本,让“普惠”落到实处,从而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
二是要在“精准滴灌”与“场景融合”上下功夫。普惠不是大水漫灌,而是要精准对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金融机构需积极拥抱消费新趋势,将服务深度嵌入到“吃穿住行用、教养娱游医”等各个场景中,通过场景化服务,让金融产品融入消费过程,从而有效激发消费潜力。
三是要提振消费时更加重视质的提升。为此,金融机构可以积极向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领域倾斜,引导和培育新型消费。例如,针对能够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如数字创意、现代农业等,通过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供给质量,从源头上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
不容忽视的是,在提升金融服务消费能力的同时,还需在政策协同与风险防控上求实效。普惠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力;同时,必须筑牢风险防线,建立健全消费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 12:18 | 哈尔滨香坊区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 |
|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