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观点 > 正文

小麦大规模机收需金融机构细致化支持

2025-06-30 07:36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郝飞

    今年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已基本收官,夏粮收购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这场粮食丰收盛景的背后,农业科技与金融活水如同“双引擎”,共同驱动着农业生产的高效运转。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高,目前除零星种植地块外,基本实现机械化收割,联合收割机成为麦收的主力军。

    小麦大规模机收的时效性与机械化特性,决定了资金需求具有“短、频、急”的特点。银行可持续对接这一需求,创新推出“农机贷”“夏收快贷”等专项产品,通过优化授信模型实现资金快速投放;针对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情况,将更多资产纳入抵押范畴,结合种植面积、往年收益等数据构建“大数据信用评分”,实现从申请到放款的“当日办结”,确保不误农时。

    在支付结算领域,银行应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农业”试点,农机手可通过数字钱包实时收取跨区域作业款项,规避现金交易风险;农机经销商依托银行搭建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以未来订单为质押获取融资,保障农机零配件供应不断档。

    小麦大规模机收的高效运转,依赖于“研发—生产—流通—服务”全产业链协同。银行应以产业链金融思维破局,一方面向农机制造企业提供经营贷款,支持其开展智能化改造,提升高端农机国产化率;另一方面应针对农机维修、燃油供应等配套服务主体,推出“应收账款池融资”,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

    小麦大规模机收风险保障机制也需要同步完善。银行应联合保险公司开发“农机作业保险+信贷”产品,将自然灾害、机械故障等纳入保障范围,一旦发生损失可通过保险赔付优先偿还部分贷款,降低农户违约风险。这种“信贷+保险+科技”的组合拳可构建起覆盖小麦大规模机收全流程的风险缓冲带,让金融支持更具可持续性。银行对小麦大规模机收的支持,不仅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坚定践行,更是对乡村产业生态的重塑。通过降低农机使用门槛,直接推动农业机械化率攀升;创新推出“农机+智慧农场”综合服务方案,引导农户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型。当金融活水持续浇灌广袤田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以发展壮大,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加速形成,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从田间地头的金融服务站到数字化的农业金融平台,银行在“三夏”实践中勾勒出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清晰路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金融机构将持续深化场景化服务、强化生态化布局,让每笔信贷资金都可以在广袤田野上孕育出更富活力的现代农业图景。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