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观点 > 正文

潘功胜:高风险中小银行的数量较峰值已下降一半

2025-03-07 11:41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公众号 

    本报记者 郝飞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就下一步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潘功胜表示,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整体健康,地方债务和房地产市场风险持续收敛,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一是稳妥推进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到2024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6%、不良贷款率1.5%、拨备覆盖率211%,均显著高于监管标准。这些主要指标也显示我国银行业的健康性。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配合,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综合运用在线修复、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多种方式稳妥处置中小银行风险,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峰值已下降一半。

    二是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和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四是探索拓展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维护汇市、债市、股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在外汇市场方面,人民银行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面对各种外部冲击和挑战,果断、适时采取宏观审慎管理等措施。

    在债券市场方面,截至2024年末,债券违约率约为0.25%,继续保持低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在资本市场方面,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创设了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对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发挥了较好作用。目前,互换便利共开展两次操作,金额合计1050亿元。截至今年2月末,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约750亿元,金融机构与近900家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探索拓展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聚焦宏观经济运行波动与金融风险之间的联系。从宏观层面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加大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二是防范外部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和冲击。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上升,影响全球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加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并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平稳运行带来外溢影响。下一步,将加强对国内外金融市场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完善处置机制及应对预案,严密防控外部冲击风险,维护中国的金融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

    三是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配合。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下一步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的协同配合,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建设,完善权责对等、激励约束相容的金融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对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出清风险。

    四是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丰富政策工具箱。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附加监管政策,强化资本缓冲、拨备等逆周期管理,加强对主要金融活动、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的宏观审慎管理。根据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运行情况,探索和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政策工具,不断健全、巩固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