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保险 > 正文

“保险+期货”让玉米种植户切实受益

2025-10-19 22:36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在山东武城县,当地政府联合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和浙商期货公司,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支持下,于2020年正式开展“保险+期货”玉米保险项目。

    自2020年起至2025年,武城县先后开展了“保险+期货”玉米收入保险和“保险+期货”玉米价格保险项目,共计投保183.32万亩,惠及农户近7.78万户,理赔资金达4369万余元,赔付率逐年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该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依法合规、助力乡村振兴、自主自愿、循序渐进”原则,以保险机构市场化运作为依托,以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投保主体自主自愿为前提,以实现惠及农民为目的,发挥开展特色农业保险的积极作用。

    据武城县财政局副局长唐明亮介绍,工作中,武城县人民政府组织太平洋保险公司与各镇街相互配合,通过召开宣讲培训会,充分利用微信、明白纸、条幅、宣传栏等渠道方式,进村入户广泛宣传介绍“保险+期货”玉米保险项目的相关保障条款等,对种粮大户、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及种植企业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提高玉米种植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引导种植户积极参与“保险+期货”项目。

    经过多年实践,武城县现全面开展玉米“保险+期货”业务,并创新实行“卫星遥感+差别定价+‘保险+期货’+银行信贷+基差收购”玉米全产业链风险管理模式。

    具体而言,项目创新采取“实地测产+第三方卫星遥感测产”相结合方式,精准测算区域玉米亩均产量。立足区域玉米亩均产量差别大的实际,规划设计高、中、低三档分片确定收入保障额度,最大限度兼顾各种植片区玉米种植收入相对平衡。

    同时,在开展“保险+期货”玉米保险项目过程中,期货公司为保险公司提供玉米价格下降的“再保险”服务,规避保险公司承接的玉米价格下降风险,再通过期货市场将玉米价格风险进行对冲交易,最终保证农户种植收益。

    项目还加强银保联合协作,引导支持种植农户和收粮企业利用收入保险保单,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解决农民融资难题。值得注意的是,项目还增加了现货收购交易,引导县内收粮企业与期货公司合作,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的同时,增加现货基差收购部分收益,实现种植农户二次受益。

    “‘保险+期货’模式为涉农主体提供了管理风险工具,广大农户可在一系列风险转移中,有效应对农产品价格变动、自然灾害影响从而获得最低价格兜底保障,让农户既能在粮价下跌时保障收入,又能在粮食价格上涨时获得增值收益。”山东种业集团德州发展有限公司业务部部长陈树海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通过加大县级财政补贴力度,构建了省、市、县三级政策支持体系。截至2024年,省市县财政共投入项目补贴资金共计2986.23万元。

    “要更有效地保障金融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全方位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谈及武城县“保险+期货”项目未来发展方向,唐明亮表示,一是投保方面,提高资金补贴金额,扩大投保规模,争取覆盖全县全体玉米种植户;二是理赔方面,关注市场,严格测算价格,确保提升理赔效果,保障投保农户收益。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