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在8月28日中国人保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有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该公司累计受巨灾损失净额25.1亿元,同比下降38.3%。其中,损失较大险种主要为:车险损失净额6.7亿元,农险损失净额14.5亿元。
今年以来,暴雨、台风、干旱等气象灾害导致的巨灾风险频发。作为保险行业的中坚力量,人保集团如何通过风险减量服务和再保险,积极应对巨灾带来的严峻挑战?
风险减量服务是保险机构通过主动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从源头上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或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在灾后进行经济补偿。
“为了有效应对巨灾风险,公司搭建了‘万象云’风险减量服务平台,今年进一步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升级,通过与中国气象局加强体系化合作,升级临灾快速响应机制,强化风险查勘创新服务,全力筑牢灾害防控网。”中国人保党委委员、副总裁于泽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
“中国人保构建行业领先的气象监测网络,今年新增引入1043个国家级气象站点实况,总量达3213个,同时新增全国主要城市实况天气、道路危险度预报等六项定制化气象服务,显著提升气象灾害全流程管理效能。”于泽说。
具体来讲,中国人保创新气象“四预”服务。其中,“预警”服务是基于实时数据,通过“万象风云”工具智能关联保单;“预报”服务是基于未来一至十五天等短期气象信息提供灌溉、疏通排水等农事建议;“预判”咨询服务是基于月、季、年等中长期气候趋势预测,指导农户合理安排种植收割;“预防”服务,主要是加强气象灾害日常安全培训。
此外,中国人保创新建立“政府主导、气象组织、人保支持”的人工影响天气风险减量服务联动模式,与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合作,深化应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在云南(烟叶)、河北(西瓜)、新疆(果业)等地区(领域)开展防雹作业,带来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中国人保还升级了临灾灾中快速响应服务。比如,在灾前,发布预警信息,转移涉灾车辆,开展非车险临灾排查,抢收农险作物,部署和启用水浸物联设备,储备各类大灾物资等。在灾中,安排人员值守高危风险点,劝返风险路段车辆,使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专业设备加快救援查勘等。今年上半年,中国人保相关风险减量服务举措累计降低社会面损失约1.62亿元。
于泽介绍,在强化风勘创新服务方面,中国人保拓展风勘服务范围,在企财险大范围实施风勘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责任险、工程险客户风勘服务;强化风勘服务质效,扎实推进风险工程师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行业风险研究,目前公司正在以风勘数据为路径,选取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风险研究,促进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于泽谈到,除了做好风险减量服务外,在应对巨灾风险再保政策方面,中国人保始终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策略,不断优化公司再保安排。一是应对极端气候风险,夯实“比例+超赔”巨灾风险保障机制,提高巨灾相关合约分保比例,在风险可控的同时,提升对政府巨灾项目发展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国家巨灾保险发展。二是向国际再保市场加强宣传,提升国际再保市场对中国人保和中国保险业的信心,控制再保价格,降低再保成本对公司承保盈利水平的影响。三是发挥公司在风险定价、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协调直保公司,通过建立共保体等方式,加大国内直保公司整体巨灾承保能力供给,减少对国际再保市场的过度依赖,并降低公司再保成本。
12:18 | 哈尔滨香坊区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 |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