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耿文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促进气象服务与农业保险协同创新发展,近日,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农险分会联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单位,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举办了“气象服务农业保险创新发展”主题研讨会。来自气象、农业、金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气象服务农业保险的创新路径,为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农业的影响首当其冲。气象服务与农业保险协同创新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张迪在致辞中指出。
据张迪介绍,近年来,我国气象现代化水平不断进步,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现代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核心技术向自主可控迈进,构建了全球智能预报业务体系,实现提前一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3—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在气候预测方面,可提供未来0—60天及月、季、年分灾组、分区域、多时效的重大气象灾害事件监测识别、风险评估预估、风险区划产品,这些技术的突破为气象服务农业保险打下坚实基础。
气象在助力农业保险产品开发的和风险减量工作方面,有着怎样的实践?
广东省气候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气象指数保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唐力生分享了广东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实践经验。他指出,广东作为中国气象灾害频发地区,农业保险需求旺盛。近年来,广东积极探索气象指数保险,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农业保险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保费规模和赔付率均呈上升趋势。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农村业务部总经理戴雪冰分享了中国人寿在气象指数保险和风险减量方面的实践经验。她表示,中国人寿与15家省级气象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发气象指数保险产品300多款,并积极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风险减量管理。
中原农业保险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王俊表示,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应站在客户视角,从灾后补偿转向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他还呼吁全行业共同推动农业风险减量体系建设。
“气象与金融的结合点,是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和工具。”财政部金融司普惠金融处干部李嘉缘表示。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农业保险分会名誉理事长庹国柱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气象服务农业保险的意义非凡,广东天气指数保险的经验值得借鉴。他还建议,进一步研究改进现有产品,推动自动化设计,在适宜区域开展天气指数保险替代传统产品,以解决双精准问题,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遏制道德风险。
与会者均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气象服务农业保险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镇平农商银行提升小微企业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