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美丽 通讯员 杜鹏 崔广勋
近年来,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与各级医疗保障和专业医疗、护理机构协同联动、精准施策,着力打造“政策全覆盖、服务零距离、守护全天候”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样板。
2023年以来,该分公司先后承办德州、淄博、潍坊、济南、枣庄、济宁、威海、滨州等8个地市34个县(市、区)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覆盖人群956万人,提供风险保障2.5万亿元;为52万人次的失能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支付长期护理费用2.84亿元。
依托自身优势 提升服务质效
长期护理保险是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他们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所需费用的保险,被称作社保“第六险”。投保后,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造成综合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经评定可根据情况享受居家护理、机构护理或医疗专护等相应的护理服务。
为着力打造长期护理保险全国系统示范样板,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依托专业、系统、网点和人才优势,强化组织队伍建设,选拔和抽调精兵强将组建近百人的专业化管理和服务队伍,同时制定完善失能等级评估、护理服务监督、基金结算审核等多项工作流程和标准,确保经办工作专业化、标准化。
比如,在评估方面,该分公司自主组建医学专家库开展失能等级评定工作,认真排查辖内所有参保群众,对在床已享受待遇的失能人员逐一上门摸底调查,对新申请人员按规定统一安排专家和评估员上门评定。评定通过人员逐一进行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根据评估等级分别享受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等不同待遇。
针对农村失能人员分布散、就医难、护理弱的现实困境,该分公司在各镇街设置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网点,创新“网格化摸排+数字化赋能”双轮驱动模式,依托政府基层服务网络,组建“医保专员+医护骨干”联合服务队,并走遍承保区域290乡镇(街道)和所有村居,为失能家庭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实现“一户一档”精准管理。
为破解农村失能人员照护难题,该分公司所属济南市中心支公司积极探索“集中照护+就地服务”模式,整合农村闲置养老院、幸福院等资源,打造“集中照护服务点”,使737名失能人员实现居家护理“日间托管+全天照护”。
为打通农村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最后一公里”,该分公司所属济宁、济南、德州等分支机构还在承保区域建起标准高、功能全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在开展护理申请、失能评定、护理服务行为监管和档案管理的同时,负责咨询服务、投诉处理、服务回访等工作,“一站式”服务确保惠民政策红利落实落地。
暖心守护 彰显民生温度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加强对全省360个医疗机构、护理机构及网点的日常管理和协作配合,强化对4000多名医护及护理服务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不断提高和改善服务质效,同时精准评估和征求失能人员护理需求和护理意愿,通过科学精算模型,合理确定护理方式,为失能人员提供更专业、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以前照顾两位卧床家人,我整夜不敢合眼。现在护理员上门帮助护理,并教我专业方法,心里踏实多了。”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居民刘女士告诉记者。据了解,刘女士家庭因女儿脑瘫、母亲瘫痪陷入双重照护危机。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48小时内完成评估建档,提供“健康监测+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立体化服务,赠送智能防褥疮气垫等辅助工具。
此外,在做好专业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该分公司还进行业务延伸,比如,创新推出“护理服务+喘息服务+家庭赋能”三维模式,为失能老人提供“晨间洗漱+夜间巡护”双时段服务;持续投入公益资金开展助老助残项目,为农村困难家庭捐赠护理物资。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不断提升运行服务效能,持续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居家适老化改造”“长期护理保险+智慧养老”等创新实践,让更多失能者及家庭感受到“失能不失落、护理有尊严”的民生关怀,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7:34 | 《农村金融时报》简介 |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镇平农商银行提升小微企业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