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农金网微信

强国号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您所在的位置: 保险 > 正文

国寿财险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03-26 17:09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网 

    本报记者 李美丽

    为支持乡村振兴,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寿财险”)于2024年制定《关于做好农业保险的工作方案》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工作主线,全面部署农业保险工作。

    国寿财险表示,2025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在制定中,公司将立足大农业观,通过创新,助力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

    激活产品引擎 织牢农业保障网

    国寿财险聚焦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全面保障粮食安全为工作重心,做好三大主粮保险、制种保险、地方特色农险等保险保障工作。

    2024年,该公司承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面积超1.15亿亩,提供灾毁、病害、价格、产量、收入等各类风险保障972亿元,其中承保完全成本保险超8600万亩,提供风险保障超800亿元;在16个省份开展制繁种保险服务;结合各地实际需求,加快丰富产品供给,在售地方政策性产品数量1600余个。

    保险产品尤其是农业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链接。为守护好人民群众“菜篮子”“米袋子”,国寿财险围绕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强化风险保障服务工作,重点抓好棉油糖、肉蛋奶、果菜鱼等重点品种稳产保供。

    2024年,该公司承保大豆及油料作物1766万亩,提供风险保障超112亿元,有效保障大豆扩种成果;承保生猪、奶牛、肉牛达5765万头,为超40万户次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676亿元;承保淡水与海水水产品种526万亩,风险保障水平达126亿元。

    从各地实践看,丰富的农险保险产品为区域农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随着农业种植、养殖保障需求更丰富,指数类保险成为国寿财险近年来创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比如,国寿财险河南省分公司创新研发的“主粮作物冻灾指数”保险于2024年在河南周口正式签约,保险公司使用场外期权对冲风险,新辟风险转移途径,实现多方共赢。

    在新疆巴州2个县区,国寿财险试点开办棉花收入保险,在云南、海南积极承接天然橡胶收入保险,提供风险保障超1亿元。

    国寿财险湖南省分公司在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创新引入奶牛永久齿作为理赔依据,在原中央政策性奶牛保险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奶牛养殖保额补充保险”,根据不同生长期奶牛的牙齿对数进行差异化定损,精准评估奶牛实际价值,确保理赔金额与实际损失相匹配。同时,该分公司扩大风险保障范围,涵盖疾病、意外死亡及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为奶农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

    为护航“蓝色粮仓”,国寿财险山东枣庄分公司助推渔业强芯工程,配合枣庄市渔业、财政、气象等部门深入走访调研,根据十年来当地相关历史数据和淡水鱼生长条件规律,设计研发淡水鱼养殖综合气象指数保险。国寿财险江苏扬州市中心支公司则在江苏高邮创新研发螃蟹饲料价格指数“保险+期货”项目,为当地螃蟹养殖户的115亩水产地提供饲料价格风险保障,帮助养殖户提前锁定饲料成本、稳定养殖利润。

    激活科技引擎 提升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国寿财险进一步推广、改善系统功能及科技应用,全面加快公司农业保险科技战略部署与深度应用,助力防灾减损服务及精准承保理赔。

    为提高农业保险保障速度和精度,国寿财险近年来建设“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在叠加农业保险承保地块空间分析后,可支持农险标的风险识别预警等。

    2024年4月,广东省大部地区发生暴雨,局部地区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北江等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多发,造成财险公司农险承保标的受灾。国寿财险根据气象部门预报信息,结合“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灾情预警,多频次向社会大众、公司客户、承保农户发布天气预报预警和防灾避灾信息,累计推送信息超75万条。通过有效风险减量举措,国寿财险累计支付“4·18”暴雨灾害赔款超976万元。

    国寿财险还建立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精确采样和手机客户端“国寿i农宝”“国寿i农飞”等入户对接的“天、空、地”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造星联网、气联网、视联网三网联动的数字农险新模式,实现农业风险预警、农情管理、农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监测等功能,帮助种植农户提升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国寿财险建设的“国寿i农图”农业保险地理信息平台,推动种植保险从推动按图精准承保到精准理赔。“一路行”空中智赔平台,可实现一站式在线视频理赔,助力损失核定更精确、赔款支付更快速。

    为破解牲畜保险人工耳标验标存在误差、理赔慢、养殖户“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国寿财险助力广西崇左肉牛产业提档升级、快速发展,在开展肉牛养殖保险的同时,为当地定制研发“牛脸识别”技术系统。截至去年年底,国寿财险崇左中心支公司通过“牛脸识别”技术累计赔付金额超3700万元,受益农户超5216户次。

    通过搭建以摄像头、电子围栏、牛脸识别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养殖云平台,国寿财险逐步推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养殖企业、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四方联动养殖险运营模式,实现养殖险全流程线上操作,方便养殖农户投保理赔。

    激活资金引擎 畅通乡村金融活水

    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背景下,国寿财险将保障范围向农业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国寿财险主动融入农田多元管护格局,积极扩大高标准农田保险服务覆盖范围,扩大高标准农田保险服务范围。2024年,国寿财险高标准农田保险服务范围扩展至全国16个省份93个县区,为194.37万亩农田提供风险保障超40亿元。

    国寿财险还致力于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比如,实施油茶基地滴灌工程项目,有效解决新开发油茶基地无灌溉用水问题;帮助建立帮扶车间2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个,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为助力农户破解融资难题,国寿财险通过保银协同,稳步推进“保险+信贷”模式助力产业兴农,增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去年,国寿财险通过贷款保证保险为102个涉农主体提供融资支持1.9亿元。

    激活绿色引擎 助力农业绿色转型

    多年来,国寿财险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保险,探索农业生态价值转换机制。

    国寿财险依托林业碳汇保险开发推广经验,持续丰富碳汇保险品类,拓展多元化碳汇保险领域,加大对森林、草原、林下经济作物、绿肥牧草等绿色农业产业风险保障,持续丰富天气指数保险产品数量及类别,尝试探索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产品服务。据了解,国寿财险因地制宜研发森林、草原、海藻、贝类等不同领域碳汇保险产品,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国寿财险福建分公司是国寿财险系统碳汇领域的先行军,在继前期林业碳汇保险、农业碳汇保险、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等保险产品创新落地的基础上,去年福鼎市支公司与当地部门联合签署红树林“司法+行政+保险”生态保护协议,建立相应机制,将涉案被告人自愿缴纳的生态修复费用作为相关保费,用于投保被保险红树林育苗养护、救治补种、生长环境改善等。该模式拓宽了绿色保险的广度,也为业内绿色保险创新提供了参考。

    国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则在威海创新推出海草床碳汇指数保险,解决灾后碳汇资源救助、灾后重建和养殖维护资金短缺等问题;创新研发牡蛎养殖碳汇指数保险产品,与企业签订渔业碳汇指数保险合同,为贝类养殖产业提供双重风险保障;为沂源、博山、章丘、邹城、冠县等县区提供碳汇指数风险保障超7670万元,在潍坊、济宁、淄博等地突破性签单湿地碳汇指数保险。

    2024年,国寿财险碳汇保险在售产品数量达63款,先后在福建、安徽等16个省份开办碳汇系列保险业务,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2亿元。

    激活普惠引擎 赋能乡村产业升级

    一直以来,国寿财险积极参与扶贫和乡村振兴建设,着力完善乡村振兴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保险助农、保障和金融特性。

    国寿财险积极对接基层政府需求,为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针对当地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人群,国寿财险在曾经的贫困县广西天等县推出“防贫保”,针对因病、因学、因灾等关键致贫返贫因素,分类明确防贫标准,科学设置防贫程序,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建立近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的精准防贫机制。

    2024年,国寿财险在12个省份,为近314万户次重点人群提供返贫致贫风险保障7895亿元,并在广西天等县创新“防贫四保”服务模式,获得农业农村部“全球最佳减贫案例”荣誉,为全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示范。

    此外,国寿财险还为定点帮扶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牛养殖险等产业帮扶项目,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强化保险支撑作用。

    在人才帮扶方面,2024年,国寿财险全系统累计派驻161名挂职干部(含第一书记),帮助转移、吸收就业等116人,培训基层干部、乡村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等1703人次,有效提升农民自身“造血”能力。

    此外,国寿财险还为当地脱贫户创造就业机会,公司县级机构优先吸纳落后地区农户作为农业保险协保员、保险代理人、警保合作劝导员。2024年,国寿财险全系统累计吸纳脱贫劳动力及转移就业人数116人,有效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是乡村全面振兴的主线。国寿财险将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升级、机制革新,不断探索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农村金融时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农村金融时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农村金融时报电话:010-83251703 网站电话:010-83251801 网站传真:010-83251801 电子邮件:ncjrs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