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北京讯(记者 李美丽)近日,中国人寿财险牛脸识别技术入选“2024央视财经金融强国年度案例”之数字金融案例。
“数字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具有金融和科技的双重属性。作为数字金融赋能牲畜养殖场景的典型案例,牛脸识别技术使市场供给得到了保证,牵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
贵州省纳雍县鸽子花农业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国有独资龙头养殖企业,据企业负责人介绍,在过往肉牛养殖保险投保过程中,保险公司需要给牛逐一打耳朵标识或者电子标识,流程繁琐成本高,有时候还会造成肉牛应激反应,比较危险。现在中国人寿财险引入牛脸识别技术,不但实现了对每头牛的快速精准识别建档,还在保障肉牛健康的前提下提升了承保理赔服务时效。
2021年1月-2024年11月期间,纳雍县鸽子花农业有限公司累计在中国人寿财险贵州省分公司投保2.64万头肉牛,转移风险1.45亿元,546头肉牛出险后获得赔付,赔款金额194.84万元。
工作人员通过牛脸识别技术对肉牛信息进行采集 中国人寿财险供图
据了解,2019年,中国人寿财险率先在行业内创新试点牛脸识别技术,基于AI视觉深度学习生成肉牛唯一生物特征数字身份,通过国寿i农险app对牛脸扫描完成快速投保,无害化后可以立即赔付,达到承保风险精准评估,理赔流程高效快捷,真正实现“三秒扫描,一秒赔付”,这对保险企业风险运营意义重大。
针对肉牛养殖产业“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中国人寿财险打出一套“牛脸识别+银行+保险”组合拳,以“牛脸识别+”金融科技为基础,保险保单作为增信条件,引入银行信贷资金,通过银行保险联动发放肉牛活体抵押贷款,有效破解传统抵押规定难题,降低银行融资风险,用活信贷资源,养殖户可依规快捷获取银行贷款,有效纾解融资难题,为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保险和融资综合金融服务,实现保险公司精准承保、养殖户放心饲养、银行放心放贷,推进了畜牧资产的数字化。
数据显示,该技术目前已经在广西、贵州、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全国29个省份落地应用,为超365万头牛建立了专属档案,为畜牧产品质量溯源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有力推动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人员通过牛脸识别技术对肉牛信息进行采集 中国人寿财险供图
未来,中国人寿财险将继续坚持金融保险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通过数字技术升级,在数字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提供更便捷、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努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中国人寿财险力量。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镇平农商银行提升小微企业综... |
14:12 | 浙江浦江农商银行构建完善“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