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农金网北京讯(记者 李美丽)11月18日,中国平安在贵州省台江县、剑河县开展“支持乡村振兴”调研活动,正式发布“中国平安2025-2027年服务贵州乡村振兴计划”。该计划宣布,未来三年中国平安将通过产业帮扶、人才培养、乡村治理、和美乡村建设四大举措,持续升级、加大服务贵州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
在产业帮扶方面,中国平安将为贵州省提供农业发展贷款发放超10亿元;为贵州省提供农业产业风险保障超1200亿元,为脱贫地区和边缘户减免农险保费5500万元;支持贵州省发展食用菌、油茶等农业产业,撬动产业发展资金2500万元、协销贵州省特色农产品1000万元。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平安将开展协保员种植养殖技能培训、科技应用等致富带头人培训活动100场;在乡村治理方面,中国平安将开展医疗下乡活动100次,建立农村基层党建共建点200个。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中国平安将为贵州登记在册的69569棵古树提供34亿元风险保障,提供改造基金600万元,改善各地乡村基础设施。
平安集团总经理谢永林介绍,“2025-2027年服务贵州乡村振兴计划”是中国平安继“服务广东百千万工程计划”“服务甘肃省乡村振兴计划”之后,又一个全面支持地方乡村振兴的企业规划,体现了中国平安持续助力国家乡村振兴的企业责任和担当。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2017年迄今,中国平安通过充分发挥保险+科技优势,实现帮扶企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的助农链路,同时在金融保险行业首创“扶贫保”“振兴保”模式。从最初的“产前”提供免息、免担保,到升级后的“产中”提供风险保障和技术服务的“扶贫保”模式,再到“产后”协助农产品打开销路,实现全产业帮扶模式的“振兴保”模式,中国平安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全链条、全周期的乡村产业帮扶、振兴模式。
据统计,自中国平安“三村工程”开展以来,已累计投入扶贫及产业振兴帮扶资金1492.88亿元。目前,中国平安“扶贫保”模式已全面升级为助力乡村产业帮扶的“振兴保”模式,全国累计落地516个产业振兴项目,撬动产业资金56.7亿元,带动125万农户就业。
中国平安表示,未来将继续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使命,积极发挥金融、科技及医疗养老的资源优势,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助农服务体系、畅通服务链路,通过聚焦“产业、人才、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四大方向不断深化帮扶举措落地,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4:26 | 农行玉溪分行年内投放二手房贷款... |
14:24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铺就乡村振兴“... |
14:20 | 农发行峨眉山市支行支持和美乡村... |
14:19 | 农发行桂林临桂支行贷款余额突破... |
14:14 | 农发行鹤峰县支行首次“尝鲜”粮... |
14:14 | 湖北沙洋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好企... |
14:13 | 河南镇平农商银行提升小微企业综... |
14:12 | 浙江浦江农商银行构建完善“扩中... |